主动权在哪里?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说:“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什么是主动权,就是能按自己意图行事的权力。而当前,全球工业价值链治理的主动权真的不在我们手里,而是那些跨国公司以及他们公司里的人才。纵观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分析跨国公司发展的里程牌,我们不难发现,跨国公司主要通过笼络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建立了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这个体系依托全球资源,充分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增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大跨国公司不仅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创新成果积累占据着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而且利用海外直接投资、离岸外包、战略联盟以及其他形式的研发合作和制造合同等组织架构,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其战略资源的边界,并采取截断价值链、技术转移片段化等方式,牢牢掌控产业价值链的全球治理和整合,保持着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说实话,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根本不像电视里说的那么发达。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我们一直仍处于中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另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外资过程中采取了“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导致中国部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外部技术产生了一定的依赖,一些企业长期被锁在低水平的加工环节,削弱了其升级发展自主性。要想摆脱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调整经济结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故,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形成长期竞争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抢占科技制高点,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已经迫在眉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我们能通过给予高薪、允许技术入股等方法引进人才。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重视技术专家和科学家,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并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促进方方面面的人才向新兴战略产业集中。就一定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夺回全球工业价值链治理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