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资格抱怨高房价?(5月31日)


谁有资格抱怨高房价?(531

 

关键词:楼市新政  拔河  皇帝的新装

 

很多人没有资格抱怨房价过高!比如:

——那些已经在暗中买房,并坐等升值的人;

——那些从拆迁中得到天价补偿的人;

——那些频繁举办活动,并以房地产商为赞助企业的人。

——地方政府各个可以从卖地推高地价,并从中为机构与个人谋取利益的人;

——那些买了房地产公司的股票,或者是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人在房地产及相关企业工作的人;

——那些宣扬国际化、城市化、商品化的人,那些自诩为新新一代并以因循守旧的传统为耻的人。

——那些需要为开发商或者“地主”出谋划策,从房地产开发公司那里得到业务并开发商服务,并得到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的人。

 

但偏偏很多人要唱空楼市,最简单的原因是,尽管通过那些变化而得到了收益,依然难以追赶房价上升的速度,相比而言依然是不幸的,颇有“沉舟侧畔千帆过”之感。那是中国开放导致内心搞活,并被变化着的社会裹挟着,不能不前行的代价,也是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的代价,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代价,也是追求自由、摒弃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的代价,更是追求炫耀的面子多过对内心的安抚的代价。

 

很多人都要一面享受着城市化、商品化与国际化所带给他们的尊享与虚荣,一面又给自己寻找关注民生的慈善光环。在他们看来,任何打击开发商的政策出台都会让他们感觉欢欣鼓舞。

以曹建海、时寒冰、牛刀、易宪容等人为代表的任何在楼市唱衰的人,都可以纳入理想主义者的阵营,幻想着已经变色的社会,依然会一如既往地以社会底层的无产者或者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为优先保障,却在悲天悯人;而以任志强、徐慎庆等人为代表的任何唱多的人,可谓现实主义者,只是为高房价而鼓而歌,欢快之中赚取属于自己的利益。

现实主义者大体看到现实中的阴暗面,由于缺乏改变的能力而悲观,理想主义者则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并会为自己寻找更美好的前程。

 

在地方政府成为最大的地主的时候,在中国的发展成就以GDP为重要的衡量标准的时候,在中国树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的战略方向成为国策的时候,当中国的官员不能不把民生与自己的政绩对立起来看的时候,当资本以腐败为切入点,让那些拥有权利的人享受权力寻租所带来的红利的时候,当中国的一切政治与社会环境时刻被国际社会指手画脚的时候,当中国所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难以推卸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中国已经无法回到那种传统而惬意的生活状态,也无法回到那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品质中去了。

我们无法再要求中国回到封闭的状态,更无法要求我们的父母官单纯地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了。

 

本人自认与任何利益集团没有任何瓜葛,更不是唱高楼市,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但依然深切地感觉:现实在中国难以承受房价崩盘所带来的损失。

其实我们都清楚的是:在拉动房价上涨与下跌的两股“拔河”力量中,前者的势力更强而且立场坚定,后者则是一群乌合之众。虽然人数众多,而且怨声载道,却难以起到实质的影响作用。而恰恰为执政党最为关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那些收入水平低下,却要忍受物价飞涨时代所带来的生存压力的那些人。

 

中国根植高房价必须针对“病根”。在切实明确了根植高房价这一方向之后,如何让前者感觉到绝望,并成为乌合之众,就成为重中之重的行为。那是需要换一种方式与标准去思维的。

比如通过反城市化为大城市的房产刚性需求降温(诸如限制异地购房或者提高异地购房的门槛);再比如通过放开小产权房打破土地稀缺性的观点(比如通过信贷政策的倾斜、税收政策的倾斜、加快小城镇化的发展、加大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的财政与政策的关注力度);又比如通过打击来自境外与外地的炒房行为的方式给资本支持釜底抽薪(比如恢复“内外销房”的差价,限制人员无序的流动)。

 

很遗憾的是:

决策层不想承认城市化、国际化与商品化的错误,专家与媒体就不敢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只有抓出开发商与投机客之类的替罪羔羊了。但专家与媒体又都不能闲着,只有通过不断的抱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由此形成了领导可以犯错可以改错但永远都不认错,而下属们一如既往地高呼领导“圣明”的状况,每个人都在夸皇帝的新装漂亮,要找到那个坦率地说“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啊”的人越来越稀少。

 

皇帝依然在游行,骗子在骗走了高额的回报之后,依然会随时卷土重来。

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关键的是自己的观点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不管是没有资格抱怨的,还是抱怨也没有用的,还是都理智一些

——闭嘴吧!

 

贾春宝

2010531星期一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