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并发丹毒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恶性肿瘤并发丹毒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病人均治愈。[结论]加强恶性肿瘤并发丹毒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 恶性肿瘤;丹毒;中西医结合;护理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2008年5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4例恶性肿瘤并发丹毒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加强相应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恶性肿瘤并发丹毒病人4例,男1例,女3例;年龄53岁~78岁;肺癌1例,乳癌1例,胃癌1例,肾癌1例;均发生在下肢;均发生在化疗后;足癣诱发导致1例,复发性丹毒1例;均有局部红肿、表面紧张炽热、烧灼样痛,其中1例出现头痛、高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1.2 治疗
经确诊后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金黄散外敷,口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汤剂,每日1剂;西医均予足量有效抗生素静脉输注和口服,首选青霉素类。
1.3 结果
本组1例病人在2 d后红肿消退、疼痛缓解、硬结变小软化,第4天表皮脱屑;3例病人均在5 d后症状好转,6 d~8 d后均治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病变处灼热疼痛,病人往往情绪焦虑、烦躁。护理人员注意强化心理疏导,给予安慰与鼓励,并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病人运用通俗易懂语言解释丹毒的发病机制、伴随的症状及治疗的时间,使病人调整心态,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2 中药换药的护理
用陈醋将冰片10 g和金黄散20 g调至糊状,将棉纸叠成超出皮损周围1 cm大小,将调好的金黄散和冰片均匀涂于棉纸中,厚约2 mm,外敷于患处用绷带缠绕固定,松紧适宜,每日换药1次。换药换下的敷料应及时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作感染性垃圾处理,换药器械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3 局部护理
仔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注意有无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火毒内攻的症状出现。每日用软尺测量肿胀患肢的周径,以了解消肿情况,观察敷药处的局部反应,有无皮肤发痒不适等变态反应,以便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更衣,剪短指甲,皮肤瘙痒时不可搔抓,避免外伤,保护皮肤完整性,防止细菌经皮肤和黏膜的伤口侵入肌体,引发感染。
2.4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流通,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做好床边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病人应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30°~40°,使患肢尽量高于心脏水平,并注意腘窝不要垫物以防下肢回流受阻,告知病人患肢抬高制动,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肢体的疼痛,减轻局部肿胀。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经常更换衣裤,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局部刺激,勤擦身,保持皮肤清洁。定时进行足背伸展运动,借腓肠肌收缩促进患肢静脉回流,经常检查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及时了解血管通畅度和血液循环情况。
2.5 饮食护理
丹毒属中医热症,应忌辛辣、醇酒、煎炸、油腻等热性食物,以防伤阴动火。嘱病人食凉性、清淡食物,如面条、米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多饮开水、茶水。密切与医生配合搞好饮食护理,增进病人食欲,使饮食起到增加营养、补益精气、扶正固本的作用。
3 体会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1]。肿瘤病人并发丹毒考虑与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有关,容易引发感染,本组3例发生于化疗后2周内,1例发生于化疗期间,其中1例是反复发作的,距上次发作1年余;此外,还与原病灶的治疗不彻底有关。因此,除药物干预外,饮食调护及心理状态的调整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丹毒属中医 “火丹”“流火”范畴,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热湿邪或火邪侵袭郁于肌肤,导致气血凝滞,积久化热,经络热血瘀。金黄散是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生天南星、陈皮、苍术、紫厚朴、甘草、天花粉组成,将上药切碎晒干,共研为极细末即成,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散瘀化结、消肿止痛、围聚之功效[2]。金黄散传统功用主要用于丹毒、疮毒、脓肿、乳痈及无名肿痛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金黄散可抑菌、抗炎、镇痛、解痉,有减轻局部疼痛、水肿、渗出物过多和继发性感染等作用。在此基础上加用冰片调敷,因其性辛,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的效果。护理方面强调多环节综合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重复感染,敷药时要有一定的厚度,过薄或覆盖面不足,则影响效果,还要注意患肢抬高。本组4例病人经综合治疗与护理,均予痊愈,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外科学医学杂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
[2]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