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发展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这种评判的分量有多重,是不言而喻的。这句话谁说的?现任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所言!5月7日《新华网》载:备受关注的顺德大部制改革方案亮相,一下子喜迎了全社会的目光:41个政党机构减至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
对于这种改革“为什么是顺德”(光明日报《顺德改革的“智囊”力量》一文中的小标题),林元和是这样说的:顺德这块土地上“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承受能力”。
是的,顺德所走的路,在全国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然而,要说改革意识,实践经验以及承受能力,与顺德不相上下的地方应该说为数不少。所谓承受能力,我想既指经济基础,也指政治基础。就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全国百强县市中的一、二名这几年已经轮不到顺德了。记得前些年,顺德曾连续多年稳坐全国百强县的头把交椅,为什么后来顺德会让位于人?我想,在激烈的经济竞争背后,顺德人考虑得更多更长远的问题,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政治体制的改革决不是可有可无,它与经济体制同属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协调的两轮和两翼极有可能导致主体的失衡甚至颠覆。这种客观实际所引发的问题已逐步显现。在顺德,也许表现的尤为明显。“可持续发展”一词,人们谈起来往往囿于经济领域。实际上,它应该更多地体现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协调上。顺德在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二步跨越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然后又从“龙头老大”的位置上退下来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所以,顺德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政治改革的先行者。《顺德改革的“智囊”力量》一文从专家支招的角度看顺德的改革,应该说,只是说到了顺德政治改革方向的问题。其实,顺德政治改革的原动力,还在于顺德人自己。顺德人的醒悟既来自于经济发展到百强首位的登高一望,也来自于顺德经济社会所日益显现的现实矛盾。
顺德的改革历史正在提醒我们:政治改革不能等待和观望了!我们何须等到重复顺德的这段历史之后再醒悟?也许,对于90%以上的县市而言,永远都没有可能有坐上全国百强“龙头老大”的机会。即使到了这个位置,同样也会重新审视政治体制的状况。
顺德政治改革的方向是大部制,这种改革是极其大胆的。至于成败如何,我们会拭目以待。但不管怎样,政治改革的脚步是不可以停止的。顺德改革的精神十分可嘉,全国的县市应该怎样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应该引起人们深思并高度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