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新时尚


  低碳不仅成为当下“热词”,且已成为许多公民的自觉行动并乐在其中。这种蕴藏、传承于民间的质朴、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确拥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或许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也是社会能够不断前进的重要动能。

  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或许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但任何事情都是,有舍才有得,不舍则难得,关键是我们要权衡利害得失,趋大利而避大害,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这组读者来信令人感动的是,无论是主动低碳还是被动低碳,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从低碳生活中得到了什么,而不是付出了什么,这种情怀、责任感以及其中闪耀的智慧之光,令人感动也让人敬佩。

  其实,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牺牲某些东西。改变无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只顾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模式,是牺牲吗?舍弃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而供给不足的服务业及新兴产业,是牺牲吗?牺牲的恐怕只是GDP增长的可观数字及寄生于此、寄望于此的官员仕途。

  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是为了什么?让13亿国人生存有保障、生活能改善、生命有尊严。如果一种发展模式已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它还是国民需要的吗?开大排量汽车,住大而无当的房子,享受丰富的产品却饱受堵车、污染烦恼及饮食不安全、身体不健康忧虑的困扰,或看似辛苦一些、没面子一些地乘公交车,开小排量汽车或骑自行车、电动车,住适宜的房子,吃健康食品、过健康生活,哪一种是人类更需要、更理想的?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生存安全,生活有趣,生命健康,生长自由,这才是人类尊严之所在。而这些,恰恰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更易带给我们的。在人类历史上,极度奢侈的生活、无度的扩张欲望等曾让强大的古罗马帝国迅速衰亡,它留给世人的警示之一是:适度才是国家、国民乃至人类的生存之道。

  低碳是相对高碳而言的。尽管发达国家在以多年的高排放完成了自己的资本积累、打造出有较高水准的社会生活之后,要求尚且在发展中的、人均排放总量远低于他们的国家与其承担同样的低碳责任明显不公,但我国政府仍确定了自身的“减排”目标,这是为了全人类,也是为了13亿国人。

  如今,简单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简单生活。抛弃虚荣,摒弃虚妄,只追求必需的东西,不看重拥有多少,也许你就会乐在其中,益在其中,并享受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