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透露,今年高考的全国报名人数为946万余人,比2009年1020万的考生数减少74万人。戴家干表示,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按毛入学率计算的适龄入学人口数量在逐年下降。
大约在去年这个时候,教育部也透露了高考报名人数,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引爆了一条消息——应届高中毕业生84万弃考。这引发了持续较长时间的讨论与关注,或云大学生就业难吓跑考生,或说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不高难敌国外大学竞争。今年,笔者很想再看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得到弃考人数消息,以作分析(一年的情况往往并不能说明问题,需多年情况),但遗憾的是,教育部却没有公布。
戴主任把报名人数减少归因于适龄人口减少,可笔者怎么计算,也只能得到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报名数,今年的考生数比去年减少74万,而再看应届毕业生数,今年(803万)比去年(834万)减少31万,两者相差43万。这43万从何而来?只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弃考人数增加,二是复读生人数减少。
这两个数据,在教育部的账本里都有的,教育部为何不公布,只会引起舆论更多的揣测。比如,有人就推测今年的弃考数可能远高于去年的84万,理由是,如果是复读生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减少,教育部定会公布复读生减少消息,因为,这几年来,教育部一直在治理高复班,2008年当有媒体报道高考报名考生中复读生比例高达三分之一时,教育部有关官员还曾“辟谣”说复读生只占到15%。而去年教育部公布高考报名数,却泄露天机,当年的复读生达到270万,占到1020万高考考生的26%。假使那另外减少的43万,主要来自高复班学生减少,那么,教育部是可以“骄傲”地宣布高复学生减少近两成的。现在教育部没有公布这一数据,极有可能的原因是弃考的应届毕业生进一步增加,或超过百万。而这势必会引起媒体进一步关注。质疑大学生就业难、中国大学教育质量的声音会铺天盖地。教育部由此就把数据藏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揣测”。笔者想说的是,引起这样的揣测,是教育部门的失职,而且,教育部门的做法,也违背《信息公开条例》。全民关注的高考报名数据,既非国家机密,也非商业秘密,应该向社会公开,而且公开之后有助于分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以便考生选择教育、选择学校——针对弃考增多,需进一步研究弃考的原因,是就业难,还是学费贵,抑或是选择境外高校,不同的原因反映出我国教育的不同问题;针对复读减少,需分析哪种原因,是平行志愿减少高分落榜可能由此减少复读需求,还是实行新课改新高考增加复读难度不再复读,还是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增加复读开支。这不同的原因可检验不同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研究。教育部门公开教育信息,不仅是本身职责使然,也是进行科学的教育决策的要求。把高考报名数据打闷包,用“适龄入学人口数量减少”归纳报名人数下降主因,这不是科学、负责的教育发展态度。这只能掩盖教育的问题,更可能酿成教育发展的危机——需要提醒的是,假如高复学生大幅减少,适龄学生数也大幅减少,高考招生人数将大于应届毕业生报考人数的局面,在不久的将来马上出现。以今年应届毕业生803万,弃考规模与去年持平(84万)计算,应届高考毕业生报考数为719万,高复学生则为227万,应届毕业生报考数只比高考招生数657万多62万(如果弃考学生增多达到100万,这一数据则为46万)。我国高校需要立即着手应对即将到来的严重的生源危机。
高考报名数据需要保密吗?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