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沙


血与沙
———代发刊词
□赵焰




 2010年最火的一部连续剧就是《斯巴达克斯·血与沙》了,在我看来,与这一部《血与沙》相比,高希希的新版《三国》简直就是一部六十年代版的连环画。这一部才是真正的男人剧,情与恨,爱与欲,色与暴,血与沙。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如果还渐渐乐道于“非诚勿扰”之类虚假的温馨,那就不是男人,而是变态。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情世故。不过有一点值得强调,一个男人骨子里的血性不能消失,消失了,他就是“娘娘腔”,现在的时尚名词叫做“伪娘”。


 我们这一代男人最普遍的一个爱好,就是足球,确切地说是足球世界杯情结。这样的情结,首先归结于那时候单调贫乏的精神生活。1986年的夏天我正准备高考,最后一次模考,我名列全县第二名。当我的全国模范班主任老师津津乐道地扳着指头把我归结于北大复旦那一类时,世界杯开始了,我无可救药地坠入其中,哪有心思去精益求精啊!更可怕的,因为血脉贲张,在考前,竟惊天动地跟别人打了一架。以这样的状态去高考,自然与名校失之交臂。这样的结果,使得我奋斗了大半辈子,足迹仍没有走出江淮大地。人生就是这样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习性犹存,定数难除。


 一个人与足球的关系可以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二十岁时不热爱足球,他就不正常;如果一个人三十岁时热爱足球,已无所谓正常不正常;如果一个人四十岁时放弃足球谋世界,自是正常无比的事;如果一个人五十岁时仍热爱足球,他就超越了人生的正常……这段话说起来似乎有点拗口,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岁月流逝,马拉多纳、普拉蒂尼、巴乔、巴蒂斯图塔一个个微笑或含泪告别消失在人们视野之时,相信一茬一茬的球迷慢慢地变得透心凉。这就是岁月,狗脸多变,在时间不断前移的过程中,有的人成为现实,有的人变成历史,有的人成为口号,有的人变成狗屎。就像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巴西输给阿根廷后,看台上那个穿黄T恤默默流泪的美女球迷,现在极可能腆着个地主婆似的大肚皮,成为一个怨天尤人的“男人婆”。


 时光无情,笑看春风———60后追忆罗大佑,70后追捧王菲,80后追捧周杰伦,至于90后,鬼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呢?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没有情趣的人是可悲的,喜欢足球的人是幸运的。智慧的人能让自己快乐,悲悯的人能带给人快乐。当流水淹没视线,所有的风景都变得缥缥缈缈时,只有足球依旧真实而美丽,如同你的血与沙,如同你的闻香识女人。


 天地玄黄,足球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