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眼中的足球 此话一出,结果可谓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道出了此人既不发自内心地喜欢女人,也不是纯粹地爱足球。他得罪了女人,也让足球迷们失望。话往难听处说,此人既是个色狼,也是个伪球迷。 看这个书名,不自主地想起作家刘恒的代表作《狗日的粮食》,于是断定书中肯定是写主人公怎地和足球结下梁子的。但看完后发现此书没有给我一个答案。却感觉女作家徐坤是个正经八百的伪球迷。虽然主人公在书中装得如何像,如何为了看马拉多拉付出大的代价,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她是个十足的伪球迷。说这本书是个伪球迷眼中的足球,一点都不为过。 以前翻看过陈思和《当代文学史教程》谈当代女性意识的崛起这部分,里面就特别谈到了徐坤这个女作家,一个女性意识很重的女人。《狗日的足球》与其在谈足球,不如说是借题发挥:借中国足球,谈论她心中的女权思想。 以前我同学女友问他,我在你心中排第几?我同学不假思索的说,篮球第一,你第二。这话说出,被她女友猛捶了几下。回来给我说及这事,我就送他两字:活该。女人和体育基本上就势不两立,除非为了减肥和健康。 主人公柳莺一开始并不喜欢足球,甚至很烦足球,恶心足球,是个典型的“球盲”。足球打乱了她的生活,甚至把老公从他身边抢走。但老公启蒙后,突然喜欢上马拉多纳,开始关注足球。但她没有真正喜欢足球,而是喜欢踢球的马拉多纳。下面来看看她和邵丽的谈话: 邵丽一听:“对呀!我也就是喜欢看看个别球星的长相,再看看他们奔跑起来时一颤一颤的肌肉大腿,你说象不象动物世界里的豹在追羚羊?”柳莺兴奋地说:“像啊像啊!我也是特喜欢看他们跑动起来的肌肉和大腿,一滚一滚的,太有力度、太健美了!” 邵丽喜获知音,一脸眉飞色舞:“哎呀,咱俩可算想到一块儿去了,平时我从来不好意思把这点告诉别人。哎,你说咱们能建议国际足联把球员的服装改成“三点式”,让他们场上多暴露一点吗?” 柳莺“扑哧”乐了,说:“想什么哪你?那不成了耍流氓了?”邵丽说:“哎,哎,你看你看,这规矩立的可真不公平啊,光兴他们看咱们,又是高跟鞋猫步又是比基尼脱衣舞的,咱们就不可以反过来欣赏享受一把他们?你说整个世界这场球到底是怎么个玩法?究竟是谁定的游戏规则?”柳莺说:“这……我倒还没想过。只听说秀色可餐,倒还没听说傻大黑粗也可以餐呢。”邵丽说:“照你这一说咱们更不知看足球是为了啥了。”(见文章275页)这两个女人与其是说在谈论足球,不如说是谈论男人:谈男球星的肌肉和大腿,用很强的女性意识来解构足球男人。这两个女人是女儿国的人,男人反而成为她们的乐子。但这点乐子却在观看马拉多纳的比赛中击得粉碎。 进门验票的过程已经让柳莺很难受,看球时男女球迷气愤时发出的叫骂声几乎让他忍无可忍。无比恶俗、无比浑浊在她周围宣泄的“傻×”的叫骂声让她浑身颤栗惊惧,像被人当众扒光了衣服似的。她认为这是“最不堪入耳的污损女人身体的语言,不断被用来攻击女人也轻贱男人。” 她想反抗,想启蒙大家,特别是那些女球迷,但感觉“她感到自己的反抗力量正一点点被耗尽,被广大的、虚无的男权铁壁消耗怠尽。” 他愤怒,她感觉到一种彻骨的悲哀。当辱骂声再次响起时,他想站起来,勇敢的站起来,长大嘴巴,试着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她发现: “没有供她捍卫女性自己、发泄自己愤怒的语言。所有的语言都是由他们发明来攻击和侮辱第二性的。所有的语言都被他们垄断了。他们就如此这般的把女性性别恶意贬损刻毒羞辱着,却让女人在愤怒时张口发不出声音。为什么,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柳莺不懂足球,更无法真正地体会到足球带给人的狂欢和宣泄。她不知道,有时说说粗话可以让人放松下心情,发泄一些自己不满的情绪,正是这种发泄,让我们的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不会出乱子。他只知道,这样的语言对女性是一种伤害,并且这种伤害,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中。人们潜意思里就已经歧视女性,这当然包括女性自己歧视自己。 但她这样的思考,只会让她更加痛苦。女人一思考,世界就要倒。 她是一个伪球迷,肯定错误的理解足球,这样带来的只能是失望和愤懑,以及不和谐的孤独。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伪球迷是个十足的女权主义者,有很强和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毁了她看足球的快乐。带来的是自己的痛苦,以及对足球的不满以及绝望。估计她以后不会再喜欢马拉多拉了,也不会在足球上投资,他和足球要恩断义绝。 就像小说最后所写:在尖厉的号声中她听到自己的嗓音断碎了,皮肤断碎了,裙子断碎了,性别断碎了,一颗优柔善感的心,也最后断碎了。 如果把足球当成一游戏,自己来此地放松放松心情,发泄发泄平日的不满,小说就是另一个结尾了。 |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