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再融资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6月6日,交通银行配股价格终于确定。其中,A股配股价格为每股4.50元,H股和A股的配股价格经汇率调整后相同,为每股5.14港元。

    与中行发行可转债再融资的方式不同,交行此次采取的是配股模式。交行没有实施定向增发或发行可转债,而是选择“A+H”同步配股模式再融资,其实也有“难言之隐”。在目前交行的股权结构中,作为交行第一大股东的财政部持有总股本26.48%的股份,而第二大股东汇丰银行则持有19.15%,两者之间相差并不大,财政部并不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如果以定向增发或发行可转债方式再融资,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甚至不能排除将导致财政部第一大股东地位旁落。显然,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而只要财政部全额参与配股,其股权比例将不会被稀释。

    交行配股再融资存在几大看点:其一,以配股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持目前的股权结构,财政部的相对控股地位仍然在握。其二,按照确定的配股价格,交行再融资金额为331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大低于其今年2月份董事会审议通过的不超过420亿元,有利于缓解市场资金面上的压力。其三,按照交行今年一季报财务数据测算,其配股价格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为5.63倍,市净率为1.1倍。相对于上周五的收盘价格,A股配股价较市价6.39元折让29.58%,H股配股价较市价8.19港元折让37.24%,投资价值凸显。

    作为中国银行业第一家海外上市的银行,交行以配股方式实现再融资,并且再融资金额低于此前的预期,虽然其中不乏无奈的成分在内,但是,对于交行以配股方式实现再融资,笔者以为还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目前市场上某些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热衷于定向增发的模式,主要是因为定向增发具有门槛较低、程序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成行等特点。由于定向增发时“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百分之九十”,客观上造成上市公司往往借助于股市行情好转,或股价处于上涨阶段时推出再融资方案,以求达到融资最大化的目的,个中不免存在“圈钱”的嫌疑。即使是公开增发,同样存在类似情形。

    而配股再融资方式,无疑将所有股东的利益都“捆绑”在一起。其所造就的是一种多赢的局面:不仅上市公司能够融到急需的资金,而且能够避免投资者因为高价参与其它类型的再融资,进而向大股东利益输送的现象发生。另外,配股再融资,无论是从保护其他投资者利益的角度,还是从市场公平的角度来讲,无疑都是最佳的选择。事实上,另一大行建行的再融资,从原先欲A股定向增发与H股配售并行的方式,也改为了“A+H”配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