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比投资更重要


     

政策导向比投资更重要

    根据德勤全球制造行业小组最新(2010年6月10日)发布的分析称,接近440亿美元计划投向替代燃料和高科技汽车开发。美国预计将投入274亿美元资金于电动汽车等替代燃料技术;澳大利亚绿色汽车计划将斥资13亿澳元至更环保汽车的创新和设计中;德国政府计划截至2020年底投入使用的电动汽车将达到100万辆。并投资5亿欧元进行电池开发,法国政府推出一个10亿欧元的项目,计划到2020年可以有两百万辆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上路行驶。该项目涵盖工业研究、电池开发和兴建充电站网络;英国政府宣布自2011年起,政府将以2.3亿英磅用于补贴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25%的成本。

    中国政府在去年发布的《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了,在今后三年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据德意志银行估计,今年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它替代燃料汽车的全球销量将达到130万辆。据J.D.Power称,今年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可能达到乘用车销量的1.3%。德勤估计,到2020年底,这类“绿色”汽车在发达国家的市场销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1/3,而在新兴市场的销量则有望达到全球总量的1/5。

    其实,政府投资固然重要,但政策的引导则更为重要。就国内情况而言,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政府以外的投资积极性过高。这容易造成投资损失,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政府导向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其中包括产品和技术的标准和法规。比如,最近已经颁布的《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文件,以及诸如“充电站通用要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等等的一系列标准就非常及时;二是科学合理地制定鼓励私人购买该类汽车的补贴办法。比如最近由国家颁布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中,在对混合动力汽车定义和处理其市场推广方面就显得考虑欠周、前后矛盾。这至少将可能导致在“十一?五 863计划”中已安排投资的20个混合动力汽车研发项目付之东流。同时这些文件中,体现出主观性强、急于求成的倾向将会导致“欲速则不达”的相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