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视界:新闻事实与社会进步


  一周间的舆论议题往往都基于媒体的报道。其中一些议题是大自然提起的,比如,本周南方洪灾严重,江西抚河决堤, 十万百姓受灾。另有一些则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出现,比如,一个假冒的ATM机公然摆在街头,就挑战了人们对诈骗犯罪智力和勇气的想象力,也引发了公众对公安、城管等相关机构责任界线的追问。

  对于媒体报道和舆论议题说来,有一个更稳定的新闻来源是国家机关。

  本周二,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检察院的一位副检察长,将一张10万元支票交到了一位举报人李素(化名)手里。这位北京市民在两年多时间里,搜集大量证据向检察机关举报某国企高管贪污,先后打了100多个电话,最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95万元。这个案件今年2 月已经判决,到现在4个多月,10万元的举报奖励可能来得晚了点儿;但它作为一个提起议题的新闻事实却正当其时。因为,倡导公民举报,正是检察机关在本周提起的社会议程,全国各级检察院的领导都在本周二走上街头,宣传举报,接受举报。

国家机关提起社会议题的方法,有时是行动,有时候是拿钱,有时是提供一些触动人心的数据材料。

  本周三,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爆了一些“猛料”:中央部门用假发票套取9784 万发福利。中央部门瞒报收入资产近6亿……这样的重磅材料,是任何新闻媒体难以提供的。它们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舆论议题的丰富资源。

  有一个数据虽在近日强烈地推动了舆论,却没有得到证实。上周六有媒体报道,约有70%举报人遭受到打击报复。第二天就有报纸社论议论此事。然而到了本周一,这个消息就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任指为不实报道。我回头查了一下那被指为不实的报道,文中明确写着:“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

  这个……看不懂是怎么回事。指出报道不实的官员没有说明原委,追究责任,被指报道不实的媒体也不再声辩。公众由此产生的不信任实际上不免由双方分担。尽管如此,关注举报人命运的议程却并未终止。因为本周还有新的事实推动和维持着公众对这个议题的关注。

  本周人大常委会审议了从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草案到人民调解法草案等5个法律草案。而其中的行政监察法草案中泄露举报人信息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得到了媒体的突出处理—— 被“提”到了整个会议报道的标题上。

  实际上,那些涉及到个人的,普通人容易弄懂,容易感同身受的新闻,也总是最容易成为舆论议题。

  本周五,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布了戒毒条例征求意见稿,强调戒毒平台“人性化”:吸毒人员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公安机关不因吸毒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我查了一下,依《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因此,戒毒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的这个规定,既尊重了个人向善的自由意志,也尊重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多年以来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舆论,在本周再次形成了集中的议题。皆因《中国青年报》本周三的一篇报道:湖南双牌县村民何吉上只因在举报村支书之后又不断上访,“令地方领导相当头疼”,就被县委、县政府决定劳动教养一年。这已是近一年以前的事了。

  这种社会底层的冤屈,能够一朝成为“新闻”,触发舆论,一般都要有较长的周期。这需要媒体和记者有踏实沉毅之心,拿出时间、付出成本、甚至承担风险。实际上,少数媒体以不一定具有新闻时效性的独家报道引发舆论议程,差不多是媒体独立提起社会议程的一个规律。而这类过程,甚至会直接推动制度更新。

  2003年6月,实施了20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国家明确废止,人们普遍认为,当年3月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在广州收容站被殴打致死所引发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压力,起了重要作用。而本周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和上个月媒体报道的河南农民赵作海在刑讯逼供下被当作杀人犯判处无期徒刑的冤案,也有可以想象的关联。

  劳动教养的现行根据主要是1982年颁布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这个限制人身自由最高达4年的制度与2000年通过的《立法法》第八条、第九条相违背,即行政法规不得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因此早该废止。村民何吉上的个案也许还不够份量,但推动社会进步的舆论力量,总是由一个又一个触动人心的事件来积累力量的。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6703057

 

少华按:

  这篇述评的写作,用了周四、周五和周六上半天——差不多两天半的时候,修改改过五六遍,最后一天,甚至大幅度调整了事件安排的次序。

  写作过程中形成的标题,有“事实与议程”、“新闻事实与舆论议题”等,主要是想反映新闻来源的来源与新闻事实形成舆论议程的一些规律。但写到最后一件事之后,觉得前面形成的标题都不够有力量,所以改成了“新闻事实与社会进步”——提高了一层。价值诉求倾向也比较明显了。

  这几个概念涵盖面都比较广,因此能够串连的新闻也比较多。当然,还有一些新闻比如马琳离婚案等,本来的用处是为了说明法院是警法新闻和社会新闻的稳定来源,但因为无关社会进步这个主题,占字太多,后来就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