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应改规则否则审美疲劳


《非诚勿扰》应改规则否则审美疲劳

 

张放

 

 

再又坚持看了周末的《非诚勿扰》,说实在的,有种说不出的恶心感了。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这节目一定会很快遭遇转折点。

 

开始时,这节目好看的原因,被总结为:台上24位女嘉宾都可当“电视连续剧”看,渐渐展露出自己的“真正德行”出来。而冲上来的男人们,都可按“电视系列片”来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那些个“连续剧”们将在每个周末登场,展开自己的德行的“暴露之旅”。直到有一天,被某个“系列片”看中为止。

 

最初还凑合。因为需要刺激观众,刺激萎靡不振的收视率。前面的“连续剧”们,个个身手不凡,妙语连珠。结果节目就真火了。但甭管什么样的“连续剧”,终究得有个完啊。就算是赵本山的又臭又长的二人转电视连续剧,也得有个集数,终究也得完啊。但是,看来《非诚勿扰》的制片人,好像还沉迷在高收视率上,还似乎希望“连续剧”们将身手不凡,妙语连珠的传奇故事,继续讲下去。

 

但终归人会产生审美疲劳。这两个周末,一听那故意弄得哲学味十足的中性女生白扯,就让人浑身不舒服。一看那弹钢琴的在那儿玩感觉,也叫人吃不消。最令人胆寒的,是那母女两个。一个是老女性,一个是小女生,怎么看,怎么不明白,为什么会齐刷刷站在那里,等待着“系列片”们的招安?还好,今晚那小女生被领走了,当母亲的也自然跟着走了。要不然,24个宝贵的席位中的这两个席位,还不知要被占领到猴年马月呢。

 

其实,应该借鉴一下当年台湾胡瓜高怡萍的《非常男女》节目规则,就可能更好些:比如,将上述那位母亲与跟她年龄相仿的报名单身女人放到一起,再从报名的男性嘉宾里,找出年龄相仿,条件也可能相对应的“系列片”们,像弄“百度”专场那样,弄几场中老年配对专场,那母亲说不定会很快找到意中“系列片”,也把人感动得不行,节目岂不更好看?

 

另外,还可以办白领们的《非诚勿扰》,这样,那个炼钢工人就不会冒冒失失地闯进来,不知天高地厚地找那些在我们看来有些无耻的女人了。也可以办老外“系列片”与中国24位“连续剧”们的专场。这样,很多专门想嫁老外的人,也就有福了。此外,如果够大胆,还可以办一场残疾人的《非诚勿扰》啊。总之,要分门别类地办,这样,就会更好看,成功率也更大些。

 

否则,这“搅马勺”的做法,会使节目越办越变得面目可憎。节目里老“连续剧”们,会继续赖着不走,因为给人的感觉就是,那不走的女人,就要把自己的终身大事赖到江苏卫视身上了。这样的话,最后剩下的,越来越看上去属于“歪瓜裂枣”类型的“连续剧”们了。而让这种属性的女人把“连续剧”演下去,会有好的收视率吗?还不把《非诚勿扰》弄到臭哄哄没有搭理才叫怪呢。

 

所以,应对场上赖着不走的老“连续剧”们限定个时间。并让更优秀的“连续剧”们上台。也就是说,每个“连续剧”演几场即可。那样的话,现在这些变得又臭又长的“连续剧”们,很快就会自动变而为“短连续剧”。关键问题是,之后的期期都有个看头,也有个盼头,岂不乐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