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布鲁诺·方丹控制音乐的手
今年6月,第六届法国音乐节在中山音乐堂有三台演出,6月5日,第二场由布鲁诺·方丹(Bruno Fontaine)出场,演奏肖邦,既是法国音乐节节目,也是纪念肖邦200年诞辰的节目。
现场看和听钢琴家的演奏,才知道什么是钢琴家,何况坐在0排的左侧的座位上。与上个月在二楼欣赏犹太籍女钢琴家的演奏,感受不一样。两个钢琴家相比,今天的方丹,更显示出音乐家的才情——是他控制着音乐,是他控制着肖邦,而在另一场,则是音乐控制着她,肖邦控制着她。
肖邦的每一个音符,并不僵死在乐谱上,机械遵从乐谱上的乐符,那便是一架自动演奏的钢琴。我以外行的方式看,以自己的耳朵听,猜想方丹在乐谱留给演奏者的极小的自由空间里,找到了一个钢琴家可以控制的巨大的天地——力度。
钢琴家方丹格外着力控制第一个音符的力度。
现场不绝对安静,他不演奏。6月5日的现场,出现了极其滑稽的两秒钟,全场在钢琴家方丹刻意的等待中彻底安静下来了,他已经耸起肩头了,突然前面几排响起一部手机的鸣叫。这部手机的主人慌乱关掉手机。全场又归于寂静,方丹准备开始了,突然后排又响起手机鸣叫。
简直是开玩笑。
终于全场彻底寂静,方丹耸起肩头,抬起双手,极其谨慎地弹下第一个琴键,不强不弱,不大不小,不深不浅,不刚不柔,极为中性的第一音。这是作品第9号,第2段,肖邦著名的小夜曲。以后的几个曲目的演出,方丹的演奏也是这个力度开始。可以说这个力度很“中庸”,或者很“中等”,但是,这个中度恰恰是方丹特别控制的力度。作品61号,高潮部分出现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中度”音开始的乐曲演奏时对肖邦作品的绝妙演绎——肖邦作品的结构在方丹的力度层次上展示出来。中度层次开始,继而是轻柔层次,然后又是中度层次,继而中度和轻柔中闪现强度音,强度音越积越多,乐曲进入高潮,方丹频频从钢琴凳上弹起,中山音乐堂出现轰鸣。最后演奏的两个曲目,也同样在方丹的控制下,戏剧性的展现。
演出结束,钢琴家谢幕之后,很快回到后台。听众长时间的掌声,音乐家被掌声请回舞台,这一次翻译也跟了出来。音乐家用英语请翻译把自己对观众的满意说出来,他说他很高兴在音响效果这样好的音乐厅演奏,他说他很感谢今天的观众给予他的安静。他决定增演一个乐曲,作为告别。这一次钢琴家有更好的更激情的发挥。乐曲在最激情的地方走向结束,而结束的几个乐音,却是“中度”层次的乐音,然而,在激情强烈的一段乐音之后,这几个中度乐音,显得特别凝重。凝重的结束。观众暴雨般的掌声,纷纷站立起来。钢琴家对今天的演奏也很满意,向观众长时间鞠躬。一个五岁的小朋友,跑到台口的中间,对着音乐家鼓掌,方丹发现了这个热情的小姑娘,整个晚上没有笑容的脸,出现了笑容。方丹对音乐好像是对神,整个演出,神情凝重,包括他请翻译转达谢意的时候,包括他演奏前用汉语说“你好”的时候,都没有笑容。看到小朋友,终于有了笑容了。他蹲下身,双手拉住小朋友的手,观众掌声大起。高潮。这是今天音乐会最后的高潮。
小朋友走出中山音乐堂,说,钢琴家那双手“很软”。
这个小朋友是我的女儿小鹿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