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寡妇”的情书(组图)


“黑寡妇”的情书
                 文/李忆民

                “黑寡妇”贾涅特和她的丈夫合影。两人都握着枪,准备出发投入战斗。

    媒体报导,莫斯科时间2010年3月29日早晨7点50分左右,莫斯科地铁“卢比扬卡”站内一节车厢发生爆炸,至少造成25人死亡;8点38分,“文化公园”站内一节车厢接着发生爆炸,造成15人死亡;随后又发生第三次爆炸……


    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4月2日称,部分恐怖事件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身份已得到确认。来自达吉斯坦共和国的最年轻(17岁)“黑寡妇”贾涅特﹒阿卜杜拉赫马诺娃,参与制造了3月29日莫斯科“文化公园”地铁站的爆炸。


 

 

                            日均900万客流的莫斯科地铁一车站。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漂亮的地铁之一,享有“地下艺术宫殿”的美称。它由12条线路和180个车站组成,几乎覆盖全城,全长300公里,日均载客量900多万人次,繁忙程度仅次于东京的地铁系统。因此,莫斯科地铁成了恐怖分子盯住的主要目标之一。


“黑寡妇”的由来


    梁江涛先生撰文对“黑寡妇”作了明晰的阐释。在整个俄罗斯,大人吓唬小孩经常提到一个词——“黑寡妇”。令人毛骨悚然的“黑寡妇”,大多是车臣战争中被俄军击毙的车臣匪徒的遗孀。她们是蒙着黑色头巾、身穿黑色长袍、心怀黑色仇恨、发动袭击造成黑色死亡的女人们。


    车臣与俄罗斯有200年的积怨。这些被击毙的非法武装分子的遗孀,为亲人复仇的怒火极容易被点燃,再加上女性特有的服从意识、作案不易被发现等特点,匪帮头目利用她们作“人肉炸弹”,在俄罗斯境内接二连三地制造“黑寡妇”自杀式袭击事件,造成大量无辜者伤亡。


    同样是生活在我们星球上的一个女人,贾涅特如果不生在达吉斯坦——战争一触即发和深陷悲惨深渊中的地区,她本该也有自己的妙龄花季,有自己的绚丽的青春,有柔情似水般的温存依偎在白马王子的怀里,有自己的爱情、婚姻、家庭、宝宝……可是人类制造的战争和仇恨,把3公斤TNT当量的炸药捆绑在这个少女的纤细柔美的腰间,在人群稠密的地方引爆,一时间血肉横飞,伴随着多少无辜民众的冤魂……有什么办法能挽救这些本该善良温柔的女子变得像着了魔似的“受伤的野兽”?


四个同龄少女

 

               达莎和瓦利娅,两个形影不离的朋友,3月29日莫斯科地铁第二次遭袭击时的牺牲者。

    她们4个人都是同龄人——17岁,但她们却心怀不同梦想。


    莫斯科,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清晨。


    贾涅特和另一个年轻女人坐在公共汽车的后座,处于睡眼惺忪的状态。她们是从高加索的俄罗斯一个小共和国达吉斯坦的基兹利亚尔来的,这座城市陷于不断升级的混乱当中。经过一天半的行程,凌晨两点才到达莫斯科,她们都已经精疲力尽了。


    公交车司机习惯地把车停在Loujinki停车场,他允许乘客们留在车上一直到天亮。大部分乘客是来出售他们菜园中的农产品或从土耳其趸来的服装。据司机说,有一个男人陪伴那两个年轻女人,他没发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当司机醒来时,天空一片昏暗,那两个女人不见踪影了。


    在首都靠南的两个地铁站附近,有两幢上个世纪80年代建的外观相当新的大楼。国立经济学院学生达莎和瓦利娅为完成新一周的学习任务,住在那里。一个是金发女郎,留着长长的浓密刘海儿;另一个的头发是褐色,颇似法国南方女人那种浓密的发式。达莎祖辈是俄罗斯人,瓦利娅出身于一个亚美尼亚家庭。她们的小学老师路德米拉﹒巴布什金激动地回忆起这对“如影随形”的朋友:“她们俩总是在一起,但也热情地和别的同学交往,向他们透露她们心中的小秘密。”历史学教授奥贾尔﹒莫罗萨娃——她们是去年9月选的这位老师的课——对她们赞扬有加:“她们俩是班上的灵魂。是非常出色的学生,从来没间断过帮助其他同学。她们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情绪总是那么高涨。她们肯定是非常有前途的!”在学校有严格规定的不同系中,她们选择了企业管理专业。


    达莎和瓦利娅是那种身穿紧身牛仔裤、头脑清醒的女孩。在政治方面,她们并不比地球上任何青少年想得多。她们最担心的就是恐怖分子制造的暴力袭击。从2004年(那年她们 11岁)以来,她们已记不起来莫斯科地铁是不是遭遇过造成大量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


    当贾涅特和她的那个同伙消失在城市深处的时候,达莎和瓦利娅还在睡梦中。那两个已经不见踪影的年轻的高加索女人是“黑寡妇”,是贫穷的女孩,被生活折磨得身衰心碎,坠入一种极端狂热甚至荒诞的情绪当中。


腰里缠上爆炸装置时心里想什么




    两个男人陪伴她们走进了一座房子,身上绑上了爆炸装置。当腰部缠上爆炸物的时候,她们心里想着什么呢?


    贾涅特家里很穷困,靠母亲在市场上摆摊卖菜养大。母女俩离开达吉斯坦那个村子很长时间了,她们去了基兹利亚尔。女孩特别有天赋,有灵性,尤其会写诗。


    由于暴力和官员腐败,高加索的形势发展不知将是一种什么结局。


    处于青春期的贾涅特在互联网上冲浪,在网上很快结识了乌马拉﹒穆罕默多夫,此人30岁,刚刚被多库﹒乌马洛夫任命为车臣反抗组织的头目之一。乌马洛夫目前投入了为独立而进行的圣战。2007年,他宣称自己为“高加索共和国酋长”。乌玛拉很快成为“达吉斯坦酋长”。他突然把贾涅特从母亲的住处带出来,毫不费力地让贾涅特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而贾涅特感到很幸福。这是他的第一个男人,最后成为值得她信赖的可以托付终身的伴侣。在他们仅存不多照片中的一张中(没人知道他们到底结婚了没有,乌马拉在照片中没戴结婚戒指),贾涅特头部遮着罩布,和乌马拉一样手里拿着枪,似乎在向命运挑战。

             多库﹒乌马洛夫,46岁,自称“高加索共和国酋长”。他宣称对莫斯科地铁爆炸负责。

    2009年12月,俄罗斯特别武装力量打断了他们的“浪漫曲”。乌马拉在达吉斯坦西部被击毙。贾涅特很快被伊斯兰瓦哈布教派联络网所掌握,教化她以生命为代价替丈夫复仇!


    最近10年来,16个“黑寡妇”实施了“人肉炸弹”爆炸,其中两个是在两架飞机上进行自杀式袭击的。在高加索恐怖分子营垒中,拥有30名左右在战斗中被击毙头目的妻子可供支配,对她们进行敢死队员的训练。据说,她们是在土耳其的一个训练营地接受训练的。


上帝的未婚妻面对着魔鬼的未婚妻


    经济学院9点开始上课。达莎和瓦利娅路上一般需要一个多小时,她们有充裕的时间海阔天空地聊天。她们不去富区,因为和其他外地来的俄罗斯公民一样,她们的父母在市场经济的比拼中,没有打赢。她们的女儿将要接他们的班。


    达莎和瓦利娅毕业后想进入负有盛名的经济研究院。还有两年毕业,从目前的成绩分析,她们的前景看好。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前途一片光明。眼下,她们只能感谢他们的母亲,为了供她们上学,母亲们含辛茹苦地劳碌着。达莎的母亲与父亲离婚,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瓦利娅的父亲已经住院3个月了。这两个年轻女孩总是尽可能多地干些家务活,以减轻母亲的负担。达莎有一个18岁的姐姐和一个12岁的弟弟。瓦利娅有一个异父同母的兄弟。她的外祖父母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为她而感到骄傲,一是因为她天生丽质,二是因为她学业有成。她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旅游是2008年夏天和母亲一起去的。那时,莫斯科和第比利斯(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正猛烈交火。边境突然关闭,他们只好绕道土耳其才最后回到米丘林大街。高加索是绝对不能去的!“其实瓦利娅想去的地方,”她的外祖父说,“是巴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


    2010年3月29日,7点45分,瓦利娅从住处出来。


    7点52分,一名还未鉴别身份的女性“人弹”,在日均900万乘客的地铁红色线路上的卢比扬卡站引爆,造成25名乘客死亡。警察当时判断,爆炸装置是由外边人用手机打电话引爆的。


    8点。烟尘滚滚。达莎和瓦利娅从Ouniversitet车站的自动扶梯跑出来。她们有点晚了。平时,为了在卢比扬卡站换车方便,都坐在第5节或第6节车厢。时间紧迫,她们匆忙登上了第3节车厢。


    8点15分。在Sportivnaya站,马来西亚学医的23岁学生Sim Eih Xing和他的同伴进了这节车厢。他们该是在Okhotny Riad车站换的车,正好在卢比扬卡的前一站。地铁经常晚点,但今天有点怪,地铁列车停停……走走……“在正常情况下,”Sim解释说,“去文化公园站仅需6分钟。现在已经过去15分钟甚至20分钟了。”同时,Sim反复提到一个古怪的戴眼镜的女人,穿一件肥大的紫红色上衣:“她紧靠着车门,不断地眨着眼睛。我想她是一个弱智的女人。”


    8点34分。列车进入了文化公园站。Sim感到不舒服,让同伴跟他一起下了车。达莎和瓦利娅继续天南地北地神聊。扩音器响了,但她们没听到广播里让乘客们立即下车的通告。列车之所以在一片混乱中行进,是因为恐怖分子已经在卢比扬卡站实施了爆炸。达莎和瓦利娅不可能知道。但Sim却十分蹊跷地预感到了,他和同伴已经离开3号车厢几米远了。


    8点35分。贾涅特背靠着车厢的内壁蜷缩着,显得惊慌失措。她没按计划执行——她也应该在卢比扬卡站引爆,也就是再过4站,在她的共犯“人弹”爆炸3刻钟后再引爆身上的爆炸装置,以便在警察、医护人员和第一次爆炸后的幸存者的混乱人群中炸死更多的人。


    8点36分。车厢里变得空空落落,她没有别的选择,只好行动了!达莎和瓦利娅对这一切毫无觉察……


   贾涅特自杀式袭击,又夺去了15名乘客的生命。


   在爆炸中,贾涅特只有头部完好无损。在她的衣服碎片中,警察发现了一封用阿拉伯语写的的情书——把一生情缘浓缩成了几个字:


    “我们在天堂见!”


    “贾涅特”这个姓就是“天堂”的意思。


    4月2日,星期五。达莎和瓦利娅的遗体葬在莫斯科的Vostriakovskoe墓地。按照东正教教规,给两位仙逝的姑娘穿上了婚纱裙。

上帝的未婚妻面对着魔鬼的未婚妻。

(此文根据Pierre Delannoyde的文章编译并吸纳了一些相关材料。)

 

推荐阅读:

我的个人首页 

外国记者眼里的上海世博会(组图)  

美国胖子应向全世界敲响警钟(图) 
全球首例异体移植换脸手术(组图) 
“鬼城”华雷斯(组图) 
石川和夫——绞刑架下30年(图)
法国“猫王”:我比杰克逊幸运(组图) 
2010年度“法国小姐”美在哪儿(组图) 
“你要领先别人,就去学中国话吧!” 
王妃与总统的浪漫恋情(组图)
人类登月记忆(之一)
人类登月记忆(之二)
人类登月记忆(之三)

一日尽览天下花(组图)
一位外国总统的中国情怀(下)

一位外国总统的中国情怀(上)

八胞胎的离奇故事(组图)

站在废墟上的人也得活下去(图)

法国小城缘何为巴金而自豪(上)

法国一城市确定2009年为“巴金年”(图)

母亲带婴儿孤舟穿越大西洋(组图)(下)
母亲带婴儿孤舟穿越大西洋(组图)(上)

谁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下)

谁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上)
水性杨花-婚变-复婚(组图)
我要把他们的声音带到白宫,天天都听
出神入化的总统贴身保镖(组图)
“奥巴马,我的顾客!”
新款奥巴马总统专车解密(组图)
玫瑰潮水般的火烈鸟群(组图)
涉外往事小撷(五)
涉外往事小撷(四)

涉外往事小撷(三)
涉外往事小擷(二)

涉外往事小撷 (一)

现代版的维纳斯--金铸的诗神凯特-莫斯(图)

我收藏名人情书……(组图)

没有丢失的瞬间感悟(图)

毕加索为最怕羞的少女画裸体画儿(组图)

听海洋独一无二的动物唱歌(组图)

太平洋里的杂交鲸鱼与人玩耍(组图)

女人从哪儿看一个男人的善与恶(组图)

世界顶级美女想嫁什么样男人?(组图)

非 洲 记 忆(组图)

从闯红灯不被罚想起的……

还有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吗?(组图)

在意大利农民家里做客(图)

赌城摩纳哥一个杀人犯的奇遇

起来,地球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任教法兰西

白璧无瑕——最性感影后查里兹·塞隆(图)

一个美国女孩想起此事就会哭(图)

韩国80后青年的志趣和情怀(图)

 

声明:网络转载请尊重有关法律和作者版权,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如报、刊等媒体有意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如若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者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