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不是问题今后的就业依旧沉重
李华新
山东今天60多万考生迈入高考考场,全国第二。在考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招生人数增加,粗算起来,10个考生至少能考上8个,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像外国那样”的大学录取率,终于实现。但在高考大门大敞口的背后,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和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记者调查发现,今年考生更加轻松,家长心情很重!(中广网6月7日消息)
今明天是高考的第二天,从第一天的考试情况看,学子们都感到比较轻松,而且是语文考试是作为也比较轻松。自然学生考得好,入取率高,这是好事,但是要想考上一个好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以求今后有个好工作,也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
现在上大学的目的,自然不只是为了就业,可是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在今后的一个很长的时间年内,就业将会一直困扰着当下的年轻人。就业之痛会一直伴随着人口大国的一个难以消解的情结,因此说,从现在的上大学开始就应该是为自己的就业考虑,而且是即那个会成为上大学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事情。
而且当上过大学越来越容易的时候,大学毕业生早就不是天之骄子的事实,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竞争,而这样对于提高中国当下社会的知识结构会起到一个相应的正面促进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如何择业入则规划自己的人生未来,也将成为一个深深的桎梏,并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有教育专家分析韩国的经验时,就谈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实际上韩国的大学生自己住创业的比率要比我们高,而且是在如何自主创业上也是有些明文的优惠规定的。相比中国会发现所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实际上还要受到相当的一些限制,而且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非常的充分,以及政府不愿意从一些行业行业中退出,已经自主创业要在家长人脉的福荫下方可获得发展空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的确,今年等待山东60多万名考生的是48万个高校招生名额,跟去年相比,考生人数减少了快5万人,而招生名额还增加了近2万人,这意味着10个考生至少能考上8个!可眼看高考从“独木桥”变成了“阳关道”,但是就业依旧的很沉重的话题。因为限制的大学生就业最好招的是211,要不985,研究生211、985,那就是如果你上得不是这样的一些大学,那些地方的大学,或是一些非名校的大学,今后的就业依旧是个问题。
考上大学学生欣喜,但是家长并不轻松,因为相对于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相比,尽早就业然后在上大学也未尝不可。因为在你无法到211、985大学就读时,你即使上了学,那么你也未必今后能够有一个好的预后。因此高考之后,家长们依旧不能轻松。因为就山东而言仍旧有20多万大学生毕业没有找到工作。
未雨绸缪,那些没有被名牌大学录取的学子,也许在专业的选择,要更为慎重,因为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选择已经显现,那就是一些学子对于农科专业表现出兴趣,而且是今后的农科院校在未来的粮食战争和未来粮食问题中,粮食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千万不要被那些什么时髦的专业名头所诱惑。 这就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也许也是一个明智的设计人生之路的规划。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