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退出为时尚早


     目前中国房地产调控不是退出时机和条件,房价未出现大幅度下降,房价未到底,大城市的房价依然上涨。“新国十条”发布已过3个月,国内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表现为“量跌价滞。未来房地产市场价格将经历下行过程,否则的话,势必会有更多调控政策出台。自4月中旬政府出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策以来,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14个城市的住房成交量下降约60%,其中,北京下降70%,深圳降57%,上海降28%。中小城市中,销售成交量下降95%,杭州、大连降90%。大多一、二线房地产交易量下降幅度在30%-50%,但价格方面却只有少数城市下跌,或仅在一线城市远郊有所松动。

    既然楼市成交量有所下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楼市调控目标已实现了呢?但是,尚未达到政策目标,主要是房价尚无明显下跌。就房价而言,似乎并不尽如人意。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重点城市成交均价相比2009年、2008年同期均大幅上涨,其中一线城市,深圳成交均价涨幅领涨全国,涨幅高达71.17%,北京以67.81%的涨幅排名全国第二。目前楼市正处于十字路口,新政的影响在下半年还将发挥威力。预计下半年的楼市还将有变动。

    统计局5月11日公布数据表示,2010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8%,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4%,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7.3%。分地区看,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均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5个城市是:海口64.3%、三亚58.2%、温州26.1%、金华23.8%、北京21.5%。

    统计局6月10日公布数据表示, 2010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4%,涨幅比4月份缩小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涨幅比4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1%,涨幅比4月份缩小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比4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分类型看,与去年同月相比,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上涨1.4%;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6.9%,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6.3%,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9.1%。

  

    与上月相比,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上涨0.1%;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4%,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5%,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2%,涨幅比4月份缩小1.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比4月份涨幅低2.1个百分点。说明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继续上涨,但涨幅回落。

  

    统计局7月12日发布数据表示,2010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5月份为上涨0.2%。6月份,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1%,涨幅比5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价格与上月持平,而5月份为上涨0.4%。其中,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5.8%,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5.2%,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8.0%。与上月相比,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持平;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0.1%,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持平,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下降0.2%。6月份,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比5月份缩小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比5月份降幅缩小0.1个百分点。

  

    例如,6月,京沪穗楼市进入冰河期,房价年末探底反弹?一方面以京沪穗为代表的重点城市进入冰河期,成交出现不同程度的暴跌;另一方面,京沪穗50%的楼盘售价在新政后有不同程度上涨,坐拥重金的开发商并没有明显的降价欲望。例如2010年7月,有调查显示,100个在售项目中,北京有59个楼盘在新政出台后价格出现上涨,而价格下调的楼盘只有7个。上海有50%的楼盘单价有一定幅度上涨,仅18%的楼盘跌价。广州有28个楼盘升价,12个楼盘降价,说明京沪穗300楼盘六成仍涨价。

    楼市新政出台至今,一线城市成交量大幅下滑。继恒大率先掀起折扣优惠之后,广州多个开发商掀起了新一轮的优惠潮。监控发现,广州近百个楼盘都开始打起“折扣优惠”牌,最高让利达20万元。业内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开发商采取大幅度降价的前兆。自5月京沪穗多个楼盘带头“零成交”之后,已蔓延到全国近30个城市。在广州,469个在售楼盘,5月有网签记录的只有243个,6月份近300个楼盘零成交,目前的零成交已经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房价的暴跌一触即发,到6月份的月报表明。

    2010年7月上海豪宅二季度现零成交,成交均价升到59888元。上海豪宅市场尽管价格调整不大,但多个楼盘出现零成交现象。同时,在豪宅租赁市场,由于世博会带来的中短期需求增长,租金稳步上扬。为应对市场新政,豪宅买家普遍选择旁观,以观察新政对房价的影响。市场对房产税的猜测使得市场信心进一步萎缩,以至于在5月和6月,豪宅买卖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豪宅量跌价难跌。由于新增供应有限,卖家普遍不愿降价促销,这使得二季度上海豪宅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均价维持在人民币55213元/平方米。个别高端住宅项目凭借优越的地段优势仍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

    4月中旬,国务院出台“新国十条”拉开了楼市调控的大幕,随即多个部委接连出台政策响应中央政策,调控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新政出台后一个月,北京、上海、深圳各地的成交量都遭到“腰斩”,而这种低迷的成交量还在延续。然而,去年赚得盆满钵满的开发商却并不着急降价,地量之下并未见地价。以深圳市场为例,深圳市新政出台后的4、5、6三个月的一手房均价为19401元/平方米,相比3月份20435元/平方米的均价仅下降5%。而去年6月,深圳市一手房均价仅14908元/平方米。

    2010年5月份,楼市新政满月,全国普遍量跌价挺。房价不降,成交量锐减五成,虽然新政满月但是高房价“负隅顽抗”。例如浙江炒房团转战昆明等二三线城,甚至有人怀疑,谁在为开发商撑腰?无论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准备买房的人都在观望——房价究竟是会向下,还是会向上?不少地方调控政策仍“按兵不动”,房地产商降价仅属“少数行为”,银行放贷“暗门”五花八门,种种迹象均表明房地产市场仍处深度博弈状态,房价“坚冰”能否解冻,中国楼市能否回归“平稳健康”,仍然扑朔迷离。

    例如,北京新房二手房量价下跌,房租逆市上涨。例如,上海楼市成交骤缩,均价仍居高不下。例如广州成交大跌,出台温柔细则。其实,楼市或现转折信号,逆转还欠“最后一击”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准备买房的人都在观望——房价究竟是会向下,还是会向上?来自舆论的消息也错综复杂。除了加息,房地产调控仍有很多重拳有望推出,例如房产税、土地增值税清算等。另外,不管是豪宅还是普通住宅,如想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实质性降价将成为开发商的必然选择。

    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表示,目前房地产调控导致市场“量跌价滞”,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太久,继续调控下去,会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此话一出,立即引来市场对“第二波房地产调控将至”的猜想。对此,徐绍史提出,国土部门将继续参加房地产调控的三方面内容,包括严格供地计划执行,严房地产开发商囤地,严格土地出让新合同的执行问题。监管部门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标在于防止房价过快增长。

    下一阶段,调节市场供求有两项主要政策:一是打击开发商囤地,提高房地产用地土地出让保证金比例;二是出台房产税或是物业税,以遏制市场投机需求。如果房地产开发商能主动下浮房地产价格,引导市场向合理方向发展,那将是监管部门所乐见的。如若不然,相关调控政策将会加速出台。

    所以,中国调控楼市不会半途而废,需要快刀斩乱麻。总理日前表示,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楼市调控问题恐怕也是其中之一。目前依然高高在上的楼价已经超越了普通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高层控制楼市的决心肯定是有的。但从经济角度看,政府在打压楼价方面似乎又越来越难下狠手,因为中国政府刚出台一系列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楼价不涨反跌,则政府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可能出现大笔坏账。鉴于市场上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又一次浮出水面,中国政府在今年下半年的某个时刻再度出台较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措施看来已无可避免。

    所谓刺激措施无非是鼓励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加大投资力度这三块,而最能在短期内见效的则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莫属。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如果想在两难困境中险中求胜,必须抓住中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着陆迹象的这几个月宝贵时间,以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将楼价一步打压到位,以便为下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出台后楼价的平稳回升创造条件。

    本次调控不同于以往的几次调控,这次不会半途而废—住建部表示,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效果,本轮调控不会半途而废。本轮房地产调控已开始了1个半月,调控的阶段性效果明显。首先是房价滞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环比涨0.2%,涨幅比4月份缩小1.2%。另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楼市出现了观望。市场观望期将比预期的要长。

    到目前为止,除了北京、深圳等几个城市外,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落实国务院调控的细则措施。地方调控措施越晚出台,观望期也就越长。要缩短观望期,地方政府则要抓紧出台调控细则,加大囤房、囤地等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并加大供应量。

    目前包括部分地方政府在内,各方主体对此次楼市调控能力多少存在一些疑虑。有的甚至还认为之前的几次楼市调控最终都以“放松”或“救市”告终,并推断下半年或明年年初中央可能会救市。本次调控不同于以往的几次调控,这次不会半途而废。以往的几次调控都是部门牵头,主要靠地方政府实施。而此次由国务院直接出台具体措施,由地方政府落实。其次,本次调控呈现差别化,即打击投资性、倾斜自住型、增加保障性住房,刚性需求不会受影响,这也让中央不用担心因为调控而影响房地产甚至经济发展。

    此外,这次调控对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城市影响大,对中小城市影响较小。事实上,中央已经对此次楼市调控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了充分准备。今年GDP的目标是8%,一季度已达到11.9%。4万亿的投资是分2年进行的,去年投了一半,今年还有一半,投资和消费的带动效应今年将继续发挥作用。从这能看出,中央已经为调控预留了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