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最近刊登一位华人的文章,阐述了不必担忧中国地方债的五大理由。对此,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依旧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问题的严重性要远比房地产调控更厉害,现在的问题重点,不是房地产的价格将要下跌多少,而是房地产的这一轮下行周期能够有多长时间,因为这对中国和全球的金融资产价格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按照一般规律,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18个月左右的调整期,那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就会充分暴露,问题就会爆炸开来。陈功指出,现在的统计数据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约有8万亿元,占到商业银行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占2009年新增贷款的83%,但根据历史的经验,这个数据肯定是保守的。
陈功强调,尤其要注意的是,统计口径的问题,中国的某些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直系企业或是特殊关照的企业,总之如果将与地方政府财政直接相关的政府的、企业的所有贷款都算进去的话,最后的数据一定会吓死人的!比如,美国方面西北大学的测算就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地方投资公司的债务总额是11.4万亿人民币,相当于GDP的34%。
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政策面会怎么办,政策窗口会如何选择?陈功认为,现阶段形势还不明确,社会上各种狂人舆论也都有,所以最好我们能够从历史角度进行反省,重新读一遍当年朱镕基总理的讲话,看看当年的政策背景,再与现在进行一番对比。
我们选择的朱镕基总理讲话是1993年中央六号文件之后的一次讲话。当年与现在一样,也有很多的人,尤其是地方政府领导以各种理由反对搞宏观调控,对宏观调控有巨大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弹。
当年,朱镕基总理讲到,现在经济从总体上讲不过热,但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已经过热,现在再不强化宏观调控,有些问题就来不及纠正了。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不同意这个看法,有的说,你热我不热;有的认为,市场商品供应很丰富,物价涨了,补贴也多了,奖金发得也不少,不会出什么问题;有的说,只要你给我钱,我就可以抓住机遇,把经济搞上去;有的地方还说,我这里生产速度并不高,不但不热,而且还很冷,等等。朱镕基总理说,我觉得,说经济热不热,不能只看速度高不高。如果生产速度是依靠挖掘现有企业潜力,调整结构,抓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质量品种,抓改善经营管理,生产出来的东西运得出去、卖得掉,效益好,这样的速度越快越好。但是,如果是基本建设大量投入,摊子铺得很大,又长期建不成,资金十分紧张,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流动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票子又发得很多,这种状况下的速度可能一时会很高,但不会持久。现在商品供应确实比1988年时好多了,但1988年也不是商品供不应求。我当时在上海工作,那时仓库里商品并不少,把商品拿出来,降价卖,抢购风马上就平息了。问题是宏观环境绷得太紧以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就会加大,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也会加大。江泽民同志讲,由于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对形势的分析可能不同。但要对形势有个正确的认识,就要从整体和全局来看问题。现在我们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绷得很紧,再不控制住总量,就可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对这个问题不要再争论下去了,希望大家将认识统一在中央六号文件的精神上,强化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
这段话其实说的很明白。首先,通胀问题从来都是整体和全局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地方的问题,所以根本就不能从地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其次,经济增长不仅仅看的是速度,更要看的是效率。所以只搞基础建设,只铺摊子是不行的,资金的链条会越来越长,只管开工,不管运营,最后问题会集中到全局上来,爆开来不可收拾。
对于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朱镕基总理当时的讲话也涉及到了。他当时指出,金融秩序混乱,纪律松弛,已经达到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有些地方的银行不能坚持原则,把“金库”的钥匙都交给了人家!你顶不住就要报告,你不报告就是失职,不能怕得罪人。现在的形势与当年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当年是地方财政直接从银行拿钱,将银行当成了自己的“小金库”,想拿多少拿多少。现在是地方政府与银行串联在一起,甚至银行为地方政府出主意、想办法,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实就是用商业形式搞“金融财政”。陈功指出,我将这种情况,称为是地方政府搞的“大财政”,但这种财政膨胀是有害的,会造成国家的阶层分裂,一个是财政里面的,一个是财政外面的,所以早晚需要政策面做出反省。根据一般的经济理论,理想的政府管治模式,通常都是“小财政”,财政越小,说明经济的效率越高,大量的事情都交给市场办了。
陈功认为,现在地方政府搞了融资平台,最大的问题有这样几点:一是套住了银行,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了;二是原来的金融改革基本报废,实际还是与过去一样,财政与金融不分家;三是失去了央行的独立性,这是原本费了很大力气才实现的关键改革内容。
为什么这样说?
当年朱镕基总理就曾经指出过,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严格控制全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首要目标是保持货币的稳定以促进经济的合理增长。如果地方政府拿钱无度,而且控制不住,那不等于央行失控,一切回到了从前?所以,陈功强调,这是最可怕的一点!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上,很多人患有历史健忘症。而明白了这种政策背景,则对最终政策走向以及持续的时间也就有了基本认识。
从朱镕基当年的讲话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安邦评论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