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放开寿险2.5%预定利率是大势所趋等


  保监会放开寿险2.5%预定利率是大势所趋

  旷日持久的人身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破冰”。日前,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在国内已执行十年之久的寿险预定利率2.5%上限,即将被放开。保监会称,之所以放开传统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是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鼓励产品创新,促进人身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征求意见稿》称,传统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保险公司对传统人身保险产品进行定价,应当符合一般精算原理;此外,传统人身保险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法定最高评估利率中的低者。近年来,传统型寿险产品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万能险、投连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增长速度。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个还处于成长中的保险市场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正常。传统型保险增长过慢,意味着百姓的保障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其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过低,使得保险产品价格过高。今年来,国内CPI一直较高,这使得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过低的劣势更加明显。预定利率的市场化,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就行业长远发展而言,是必需的。

  

  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开始有熄火迹象

  最新经济调查数据显示,亚洲、欧洲与美国的制造业扩张速度同步趋缓,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出现逐渐熄火的迹象。这从中国与全球6月份最新的PMI指数及制造业的数据就可见一斑。来自钢之家资讯部最新数据显示:在新订单和产出增长放缓的影响下,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5月的57.0回落至55.0,但仍高于50的扩张、萎缩分水岭。数据同时显示,全球制造业增长在6月份再次放缓。从分项指数上看:首先,制造业产出6月份已连续13个月增长,虽然回落至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增长速度仍然明显。当前的全球制造业产出指数的平均读数为2004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各国的产出水平上看,美国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亚洲新兴经济体、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产出出现了下滑。欧元区产出增长略为回升,但此之前的5月份则为大幅放缓。其次,新订单指数6月份继续放缓。从各国看,美国的采购经理人新订单指数下降至8个月的低点,欧元区显现出一年中最薄弱增长,亚洲出现一年以来的低点,英国则出现7个月以来的低点。第三,新出口订单指数增幅放缓至6个月以来的低位,其放缓程度覆盖国家的众多行业。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7月1日公布中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此前公布的5月份PMI数据为53.9%,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PMI连续两月回落,也意味着国内经济已现回调。

  

  仍有公募基金人士不认同现在产业资本增持行为

  近期产业资本频繁增持是否意味着股指底部已经显现?公募基金对此分歧较大。上海一位老牌明星基金经理表示,“实业资本的判断并非每次都准确,否则他们可以不做实业直接做投资了。”另一位基金经理则表示需要具体分析实业资本增持的动机。“公司股东回购和高管增持动机有所不同,前者是花股东的钱支撑股价,后者是高管用自己的钱投给公司信任票。再者,二级市场是机构博弈的场所,有时会出现情绪化的过度反应。比如前阶段,尽管不少大盘蓝筹已经很便宜,但市场一再下跌,机构还是争相恐后地卖出蓝筹股,这就是市场情绪主导的下跌。”在历史上曾发生宝钢、上汽大股东在股价低迷时回购股票的案例,之后不久二级市场股价都有上涨。当然,这些增持案例并不一定证明后市股价会上涨,但至少说明实业资本认可上市公司当时的估值水平以及二级市场股价。当然,也有公募基金经理对此持肯定态度。来自汇添富经济的投资人士表示,“实业资本增持并不代表市场就要反转,短期也有可能继续下跌。但对于3年投资周期而言,在目前点位买入后赚钱是大概率事件。”一位从公募基金转投保险界的投资人士看法也偏中性,她说:“实业资本哪有那么牛,先知先觉的人都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但她同时也表示,从中长期来看,目前点位风险不大。

  

  打击领导干部腐败的措施愈来愈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县处级副职以上(含县处级副职)干部要对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财产情况进行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就副处级以上干部申报股票基金等财产做出明文规定。《规定》在第四条中明确了领导干部应当报告的收入、房产、投资等事项,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房产情况;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有价证券、股票(包括股权激励)、期货、基金、投资型保险以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情况;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情况;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的情况。《规定》在第三条中明确了领导干部应当报告的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共八条。按照《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一次上一年度第三条、第四条所列事项。《规定》还明确了申报和执行的若干问题,包括报告人未按时报告的,有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督促其报告等。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直是我国的“老传统”,报告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后续情况的发展,不排除某些有“才能”的干部在此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此种例子也不胜枚举。但总归来说,《规定》的出台要比不出台好,这也持续证明了中央下决心进行反腐的努力。

  

  唐骏“学历造假”事件促使名人赶紧改简历

  一场突如其来的“学历造假”事件将“打工皇帝”唐骏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受此事件影响,很多名人纷纷修改自己之前公布的简历,而修改的主要内容就是学历。这被网友戏谑为名人的“自我人肉”。一时间,出版社、网站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是紧急发出纠错声明,有的则是悄悄更改网页。据某百科类网站技术人员表示,仅7月7-8日两天时间,就有近百位名人的简历被修改,并且该数字还在持续增加。虽然上市公司中众多高管均出身名校并且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截至12日站出来就高管学历进行澄清的上市公司目前仅蒙牛一家。9日夜间,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称其执行董事丁圣只是在南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进修,并未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蒙牛公告称,蒙牛乳业之前于2010年6月26日以及4月30日分别发布了公告和通知函,在这两份文件中,对该公司执行董事丁圣的简历描述有误,董事会特此进行澄清,表示丁圣已在南开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进修完成相关课程,而非毕业于该大学及持有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一位证券法方面专家表示,上市公司对于信息披露真实性要求严格,因此蒙牛及时修改高管学历也能避免以后虚假陈述的起诉。

  

  中国对奢侈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值得商榷

  5月底的时候,中国社科院等单位曾发布《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其中指出,截至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同时,为了拉近奢侈品与国内消费者的距离,为了不让奢侈品因高关税而远走境外,中国商务部门一直在研讨奢侈品进口的相应对策,主要调整化妆品、珠宝、皮具等商品的关税。对此,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指出,中国政府对奢侈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一是如此高额的关税,巩固了国外奢侈品的品牌地位,使得服饰、化妆品、手表、首饰等品牌的地位不可动摇,国内品牌无力挑战;二是中国政府其实也没有从高关税税率中获得什么实际好处,反而促使中国奢侈品群体用脚投票,到海外去采购,政府丢了关税还丢了服务贸易;三是如果对海外奢侈品大幅降低关税,那么香港、新加坡、首尔、迪拜甚至巴黎的购物中心地位就会下降,上海、北京等中国都市的地位就会明显上升;四是针对上述奢侈品的走私活动也会明显减少;五是中国强大的消费能力能够使得这些海外奢侈品的形象日渐沦落,像金利来、鳄鱼等品牌就是代表;六是中国企业收购这些海外奢侈品的能力可能大幅度上升。因此,到现在还对奢侈品执行高关税税率,不实际也无效果,只有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