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子墨
原有的商品住宅存量,加上上市量,再减去成交量,就是现有的商品住宅存量,也称成为“库存”。“库存”是商品住宅供给的重要指标,意味着南京有多少房源可以卖。南京楼市近几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基本上“库存”一旦跌到2.5万套甚至2万套以下,商品房就供不应求,涨价就接踵而至。而一旦“库存”持续增加,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房价就可能由涨变跌。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商品住宅“库存”,由年初1月1日的24961套,增加到目前的25868套(截至昨天下午2点),“新增库存”907套。更加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新政出台时,全市商品住宅库存为20890套,而截至昨天,全市库存已达25868套,相当于新增了4978套,增加了23.8%。
新政后商品住宅“库存化”的背景,是房子卖不动,只能以库存的方式沉淀下来。在库存增加的情况下,后续还有新房源不断上市,这意味着楼盘销售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由于上市量大于销售量,整个下半年的南京楼市,或将延续“库存化”的大趋势。从去年开始的“去库存化”,预计也将一去不复返。
在全市商品住宅“库存化”的背景下,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本轮楼市调控的深化,降价求销量或将成为常态。实际上,深圳、北京等全国一线城市已有开发商在“库存化”的大背景下,积极降价寻求销量,跑量为先,以规避后期更大的风险。
也有专家指出,从调控方来看,尽管新政能“逼”开发商“吐”出部分房源,加大市场上的库存,但目前南京库存25868套仍然是不足的,因此要想调控成功,必须在以信贷政策遏制炒房等需求的同时,从根本上加大土地供应和商品房供应,并打击囤地囤房。只有增加供给、遏制需求这样双管齐下地调控楼市,楼市才可能步入平稳健康的发展轨道,不再出现去年那样的“报复性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