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必须“快刀斩乱麻”


中国经济却是需要结构调整,而这件事当然需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个方向是: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另一个方向是:重新整合传统产业。

 

我们说,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没那么容易,这需要至少10年时间的努力。远的不说,互联网作为当年的一个新兴产业,从诞生到普及用了多少年?前后大约15年。这个新兴产业是美国人在推动,而且倾注了华尔街大量的心血,流入这个产业的资本数以万亿美元计。

 

纳斯达克当年基本就是为这个产业创立的,这也是纳斯达克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个人电脑的运用首先是华尔街的各大金融机构,是华尔街为个人电脑创造了市场;反回头来,个人电脑的迅速成长又为当年的风险投资人,为华尔街创造巨大的资本收益;此后,个人电脑与电话线路的结合形成互联网,然后创造出更大的运用空间和商业利润。

 

我说这个过程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告诉我们的观众。在华尔街精心谋划和鼎立相助之下,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尚且需要15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更何况我们,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

 

为什么需要更长的时间?现在看,我们战略方向没错,但战术谋划严重不足。要发展对的,但怎么发展?政府推动、给点税收优惠就够了吗?完全不够,这里缺少大量的市场机制。

 

比如,可以实现同样功能的N个产品或项目,哪种方式更优?谁应当获得更多资本的支持?这本应由大量资本所有者不断选择,不断失败的资本市场机制我们有吗?充分吗?我们中国土地上的所谓“创业投资者”大都是“创业投机者”,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天使投资”极度稀缺。

 

再比如,有了好的创意和方法,好的产品和项目,谁在执行创业的过程?管理人靠什么机制选择?靠政府去选人吗?这都是问题。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培育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大量地挥霍资本,需要90%的投资失败。中国的投资者是否具备这样的风险偏好?政府是否允许这样的风险偏好?比如,这一轮中国股市上的新兴战略性企业的股价市盈率刚刚达到60倍,我们的学者和政府就担心泡沫,就要出手压制。那这种情况放到上世纪90年代的纳斯达克根本不算事,在哪里的许多新兴产业的股票,根本谈不上市盈率。

 

回到主题。既然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那中国经济短期内就离不开传统经济的支撑。但是,鉴于传统经济的产能过剩,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泡沫化消费的完结,中国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将更加严重。所以,发展传统行业的手段,一定不再是产能的扩张,而必须是兼并重组。

 

所以在我看来,在短期安排上,传统行业的兼并、重组、整合比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来得更加急迫。这也是我对这件事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加快经济战略性转型,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但是,中国的传统产业真得能切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兼并、重组、整合吗?我想所有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因为,这些产业的根子太深,利益太复杂。说实话,不仅是中国,全世界这方面成功的先例也十分稀少。上世纪中叶,我们看到美国传统企业曾经经历过两次大的收购、兼并浪潮,但结果如何?结果是,几乎所有传统实体行业全部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资本、资源更廉价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有什么能力实现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依然是政府推动。不错,对于国有经济为主导的中国,政府推动恐怕是必须,也是唯一的选择。但政府该如何推动?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四点要求。

 

这四点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清除制度障碍”。比如,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坚决取消地方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

 

这是要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经济“大而散、大而弱”,而且很难通过兼并重组做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制、机制天然的缺陷,使得企业兼并重组的意愿几乎为零。

 

所以我认为,既然传统经济是以国有经济为主,那与其采用市场化机制,不如采用行政手段可能效率更高。比如,这次四点要求当中包括“地区间可签订财税利益分成协议,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的条款,我真担心,签订这样的协议,恐怕效率极低。

 

再有,“切实向民营资本开放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

 

方向是对的,但有两个问题必须注意:

第一,  民营资本进入的一定不该是国有经济淘汰的。

第二,  一定要防止外资藏在民营资本背后,在这次兼并重组过程中,控制我们的优势传统行业。肥皂、牙膏算不算传统产业,原来的产能是否过剩?结果现在还过剩吗?不过剩了对不对?那时因为国内市场基本被宝洁公司控制了。

生猪生产、饮料加工算不算传统行业?高盛、可口可乐愿意大把投资到这个行业。为什么?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有些我们希望淘汰的,正是人家想进入的。你淘汰它是因为你不会经营,而人家会经营,所以愿意进入。

 

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企业间兼并重组必须获得资本市场――股权市场、债权市场的鼎力相助。但我怀疑,像现在这样暴跌的股票市场,是否可以担负起这样的职能。如果任由这样的态势持续,那国有资产一定是贱卖的。因为,股市这个重要、甚至唯一的价格参照系,没有提供合理的定价。

 

总之,正如孙子兵法所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国传统行业的兼并重组的问题非常多,也正因为问题多、利益复杂,所以更需要启用中国特有的行政措施与手段,“快刀斩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