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风就是作风”的公务接待困境咋破?


“酒风就是作风”的公务接待困境咋破?

  

  时下,公务接待已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言:“如果不陪吃陪喝,工作不会这么辛苦。”可以说,基层干部对泛滥的公务接待已经不胜其烦。其实,国家对“公务招待”的限制十分严格,但林林总总的规范和约束往往敌不过“潜规则”。山西平遥的官员一语道破天机:“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在这种情形下,公务接待如何“突围”,值得有关部门深思。(2010年7月2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半月谈》)

  大大小小的检查考查,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某些基层干部一年差不多有150天至300天忙于应酬接待。如此繁忙的公务接待,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吃坏了身体、喝伤了胃,而且挤占了“深不见底”的财政资金。那么,“酒风就是作风”的公务接待困境咋破?

  其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凡疲于接待的基层干部都有着一些说道和借口,比如说,“喝酒就是工作”、 “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等等。在如此理念推动下,接待工作对基层干部的身体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近年来,官员因接待宾客喝酒猝死的新闻屡见报端,有的甚至被视作“因公殉职”而追认为“烈士”。喝酒已成为接待工作的中心工作,成为基层官员的“必修课”。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公务接待成风,首先必须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破除吃喝就是工作的错误认识,自觉抵制吃喝风、接待潮,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民造福”、“让人民得实惠”的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

  其二,必须打破官场“潜规则”。“既怕来人,更怕人不来”,是基层干部矛盾心态的写照。“酒杯一端,原则放宽”、“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等等这些所谓酒文化充分暴露了目前盛行于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都和接待工作紧密相连。现在各地都很重视接待工作,哪个地方的接待工作做得好,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成功率就高,上级的了解就更深入,获得支持的力度就更大,经济发展也就较快。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等。这些规定可谓切中时弊,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令行禁止。现实中,有的地方已经鼓起勇气,开始打破“潜规则”。如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把迎来送往者的名单及消费账目公布出来。而结果却是,白庙乡的做法叫好不叫座——因为业务经费开支全部公开,来白庙乡的上级部门人员与以往相比减少了一半,乡政府就当地水、电、路等问题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少见回音。所以,官场“潜规则”不除,公务接待风难遏。

  其三,必须从上到下治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上级管下级、上级决定下级的行政体制下,一些干部认为,工作上干得再好,在接待应酬上不周到,也可能阴沟翻船。在哪里接、在哪里吃、是否一把手陪同、饭菜档次等等这些细节成了接待是否成功的关键。由此,上级领导的喜好、口味等成了接待单位提前准备的“情报”。有的检查组讲究档次、规格,带吃带住带玩,实在受不了。可你还不敢怠慢,要是接待不好,上面有意见,基层的日子更不好过。整治公务接待问题,如果不从上级部门入手,不遏制上面的人白玩、白吃、白拿,光打击下级接待部门,恐怕效果不大。打破“潜规则”,对基层政府来说,就要冒得罪上级部门、单位的风险。当一个地方的发展过多受到条条块块行政权力掣肘时,它必然需要用“讨好”这些权力的方式,为地方发展打开通道。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坚决整治上级部门领导的不正之风、滥用职权等行为,才能为基层“减压”、“松绑”,也有利于公务接待走出困境。

  其四,必须加大信息公开和处罚力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在一些地方,再穷不能穷干部,资金再紧张,也得保证干部有饭吃有酒喝。尽管各地压缩招待费、取消招待费等等改革措施频频出台,但是依然没能压缩得住、取消得了。在很多单位,公务接待成了一个大箩筐、无底洞,什么都可以往里扯,什么都可以朝里报,一笔糊涂帐,招待费居高不下、吃喝风屡禁不止。一些干部,也是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在公务接待方面公开不够、处罚不力。尽管也屡有官员因为出入豪华酒店和娱乐场所而被媒体曝光,但是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治理公务接待中的吃喝玩乐风,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进行综合治理。目前首先要做的是,从上至下都要公开公务接待信息,打破“自我监督”的模式,加强监管敢于处罚。这样,才能逐步推进问题的解决。

  公务接待中的种种不正之风,如果任其存在和发展,必将产生很大的危害。首先,助长党政机关的奢靡、铺张和攀比之风,推高了行政成本,挤占了公共资金。其次,给一些人提供了贪腐的机会。再者,恶化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使群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因此,遏制吃喝成风、走出公务接待困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倪洋军)

相关新闻:

  某些基层干部每年150天至300天忙于接待 酒风就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