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东芝是TCL产业链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TCL的液晶全产业链战略日益明确、坚决,某种意义上说,在液晶显示产业上,TCL和李东生已经堵上了身家性命,大量专用、不可撤销的投入已经把TCL牢牢的绑定在液晶显示这个战车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比当年的国际化战略更大的一个赌局,或者也可以延续来看,它是TCL这类在中国本土市场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企业一个义无反顾的选择:更大的市场、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掌控、更高的位势,就像从第一宇宙速度升级到第二宇宙速度,不能成功跨越,就可能在茫茫宇宙中燃烧殆尽,或化为四处飘荡的残缺碎片。

     TCL在液晶产业链的布局却仍然扑朔迷离,忽高忽低的业绩、忽左忽右的落子、忽明忽暗的战略路线。

     最近,TCL又和东芝成立合资销售公司,代理销售东芝在华的电视产品,一个有意思的看点是,这些液晶电视是由TCL通过ODM方式为东芝代工,直接的好处表现在可以为TCL在液晶面板、模组等方面的产能找到更坚实的下游出口,同时,东芝方面也将在液晶电视的生产工艺、成本控制、精益化生产等方面给TCL输入更多的经验和技术。

     无疑近几年在电视市场上风头最劲的是三星和LG这对韩国双雄,锋芒所向,昔日消费电子市场的日本企业或苦苦支撑,或掉头转向,而一度快速上位的中国电子企业,在电视由CRT向平板转型的拐点上,又有被日渐拉大差距的趋势。而且电视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更新速度远快于CRT时代,这种情况下,中国家电厂商如果按部就班的亦步亦趋,恐怕只能被越拉越远,日益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之后最早发展起来的彩电产业有被再度荒废的危险。

      非常时期须有非常举措,对于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来说,依靠中国本土市场的战略纵深,依靠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固然可以为企业赢得一时的喘息之机,但更重要的还需要靠企业自身洞悉产业变局中的格局和机遇,从中发现重新崛起的方向和路径。

      TCL无疑是国内企业中手笔最大的一家,在自身赢利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技术储备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时候就连续大手笔的投资,因此也容易让外界担心。不过,当TCL在各个点位的落子日渐到位,TCL所追求的全产业链布局也日渐清晰的呈现出来。

      概括而言,TCL在这个时期的战略手段可以分为两大块:吸收与拓展,一方面是吸收各界能够为我所用的资源充实到各个关键环节,如在投资最大、最核心的面板领域,TCL主要是利用了资本市场的支持、政策的扶持、来自日韩台等国内外的顶尖技术团队以及三星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在模组环节则有三星和台湾的技术支持,在互联网电视上有英特尔的芯片技术支持,在操作系统上有GOOGLE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把吸收进来的资源拓展为市场布局,完成在产业链、地域、产品线等多个维度上的延伸。

      TCL结盟东芝,可以看作是在竞争与并购之间选择的一条中间道路,从东芝整体的业务调整来看,家电业务已经不占主要地位,但东芝在元器件、工艺等方面积累的技术依然有非常高的价值。但是目前的TCL,可能不会再有当年并购汤姆逊的冲动,暂时也没有衔枚疾进的实力,通过结盟实现资源共享、实力互补就是一个相对灵活、平衡的模式,具体以后的演化方向,要看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比如也不排除TCL逐渐完全接受东芝的彩电业务。“再不相爱我们就老了”,希望TCL和东芝的联姻,能让双方都焕发出激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