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头惨遭海底冰山


   2008年的金融海啸,华尔街的风云人物粉墨登场,一个个闪过人们的视线,首席执行官走马灯似的你上我下,好不热闹。在灾难深重的9月里,随着贝尔斯通、雷曼兄弟接连遭殃,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以下简称“美林”)也跟着摇摇欲坠。那时,各大金融集团都好似泥菩萨过河,谁愿意救美林?谁又有能力拯救美林?就在美林即将倒下的一瞬间,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以下简称“美银”)首席执行官——肯路易斯(Ken Lewis)从天而降,像超人般把美林从死亡线上托起来。顿时,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这位超量级人物,不禁发出赞叹!

  

   这次金融危机把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肯路易斯好大喜功,在危机开始时,几度扮演超人,没想到上了老奸巨滑的美林前老总的大当。目前,美银这艘铁达尼号般的巨轮,正和它的哥们儿——美国另一个巨无霸花旗集团——一起迅速下沉,下沉……

  

  

  

  据CNN报道,2008年9月12日晚上,美国最具权威的大人物们,聚集在美联储的办公大楼,商讨着雷曼兄弟公司将何去何从。诺大的办公室里,坐着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两个雷曼兄弟公司潜在的买家——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肯尼路易斯,英国巴克莱银行的代表,外加华尔街五大投行的头头脑脑们。

  

  六点钟会议一开始,保尔森就向华尔街大亨们传递了一条严酷的信息:政府不会动用纳税人的钱救助雷曼,雷曼唯一的出路,只能依靠非官方部门的救助。

  

  事实上,早在会议之前一个星期,保尔森就电会路易斯,请他考虑购买雷曼。有人相信保尔森也向老东家高盛发出了同样的邀请。路易斯立刻派代表,从美国银行总部北卡夏洛特飞往纽约——雷曼的总部,花了好几天时间,研究雷曼850亿“有毒”的账目。

  

  会议一开始,路易斯就告诉保尔森,雷曼的100亿贷款已经打了水漂,除非政府资助650亿美元,否则,美国银行是不可能购买雷曼的。他这个口张得有点过大,政府救助贝尔斯通与JP摩根合并,才花了纳税人290亿美元,650亿美元差不多是它的两倍半!路易斯的要求脱离现实,当然行不通。保尔森当即断然拒绝。于是,路易斯甩掉手中把玩的笔,离开了美联储大楼的会议室,再也没有回去。

  

  那时的路易斯有资格、有本钱傲慢,眼看各大金融机构的股价都缩水一大半,特别是长期竞争的对手花旗集团,也从辉煌的帝国走向了没落。金融领域里,只有他领导的美国银行一枝独秀,股价稳稳的屹立于38美元左右,也难怪保尔森向他发出求救信号,华尔街的大亨们都纷纷盯上了他。

  

  那么,这位路易斯是何许人也,他有何能耐呢?

  

  金融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星

  

  1947年4月,肯尼路易斯出生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一个叫麦瑞典(Meridian)的城市。他父亲是一名普通医生,母亲是个护士。像大多数热爱体育的美国孩子一样,路易斯渴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可当他的背部不幸受伤后,他的运动员的梦破灭了,便把梦想转移到商业领域。放暑假期间,他每天挨家挨户以兜售粗沙石、送周报、推销皮鞋赚取零用钱。

  

  为实现定下的目标,路易斯在乔治亚州立大学攻读金融系,毕业后,又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深造。从1969年起,路易斯便服务于北卡罗来纳国民银行(NCNB),前身是商业国民银行(CNB),因1957年兼并竞争老手——总部在夏洛特的美国信托有限公司而命名。路易斯在此银行一待就是40年。

  

  随着国民银行一路兼并扩张,路易斯的官位也跟着平步青云。继1957年之后的几次小兼并,1982年国民银行第一次跨越州界,收购了盐湖城和佛罗里达州第一国家银行。路易斯任重道远,1986年被派往佛罗里达出任银行总裁,1988年又被派到德克萨斯州任总裁。

  

  这时国民银行的总资产超过600亿美元,1991年,国民银行再度兼并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南方公民银行,资产猛增加至1180亿美元,成为全国性的银行。而此时的路易斯已然调回总行,出任管理日常业务的总裁。

  

  到了1993年,路易斯荣升国民银行总裁,官阶仅次于首席执行官。同年,国民银行又以16亿美元收购了南方银行,次年又以96亿美元,收购了全美国排名前三十的银行Boatmen's Bancshares,国民银行成为美国南方最大的银行,银行资产跃升至2250亿美元,从北卡罗来纳,到新墨西哥州,共有2600间分行。

  

  不断地收购兼并

  

  而国民银行兼并和收购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开始了由南向西的扩张计划。1997年到1998年,先以155亿收购佛罗里达最大的银行Barnett Bank,继而收购旧金山和加州的BankAmerica(美洲银行),从而改名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以下简称“美银”),总部设在北卡州的夏洛特市。

  

  此时,路易斯兼任了公司首席营运官一职,一直到2001年4月15日,美银前任首席执行官休麦科尔(Hugh McColl)退休,由路易斯接任其职。三十几年来,路易斯从底层高管做起,实干经验非常丰富。一部美银的扩张史,也是路易斯的升官史。站稳脚跟的路易斯,自出任首席执行官以来,比起他的前任麦科尔,他更多地着眼于扩张战略——兼并和收购。不过,路易斯的收购重点改变了,他侧重于收购金融服务机构。

  

  第一次收购是在2004年,美银以470亿美元现钞和股票,兼并FleetBoston Financial,全美第七大银行,资产1970亿美元,超过2千万客户,利润120亿。为达到“一站式购物”的目标,使美银发展成全球第一银行集团,路易斯带领他的团队,向信用卡领域进攻了。

  

  2005年6月30日,美银宣布将收购信用卡巨头MBNA,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它将成为全美国,乃至全世界信用卡的龙头老大,完全领先于竞争对手花旗集团。12月15日,这一兼并计划最终得到美联储的批准,于2006年1月1日成交。

  

  合并后,美银的信用卡服务机构,拥有40亿美元的账户,接近1400亿美元的未结余额,成功地达成了原先的目标与雄心。

  

  路易斯化整为零的收购计划没有停止,同年11月20日,美银通过嘉信理财公司,进入收购美国信托公司的计划。美国信托公司拥有150多年的理财经验,管理着1000亿美元的资产,拿下这一板块,便可弥补美银的空白。最后,美银以33亿美元,于2007年7月1日完成收购交易。

  

  至此,美银从金融服务、信用卡、信托理财,到自家的商业银行业务,收购得差不多了,应该收手了吧。不!这还远远不够,路易斯的面前还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花旗集团。那时候的花旗,CDO的发行规模,从2003年的62.8亿美元,爆增至2005年的200亿美元,俨然是CDO市场的霸主,利润丰厚。而美银在这一板块中,还完全是一片空白。

  

  于是,距收购美国信托公司后两个半月,2007年9月14日,路易斯得到美联储批准,又进入收购荷兰LaSalle银行旗下的——ABN AMRO North America,最早登陆北美的欧洲银行之一,总部设在芝加哥。这次收购遇到了点阻碍,荷兰法院起先不批准被购交易,大概是出于怀旧的情感, LaSalle毕竟是荷兰著名的老牌银行,成立于1824年,在60个国家开设分行。

  

  不过收购交易最终还是在2007年10月1日完成了。这桩交易使美银在伊利诺埃、密歇根和印第安纳州,获得411间分行,增加了1万7千个商业银行客户,140万零售客户,1500个自动取款机。由此,美银成为芝加哥最大的银行,分享了14%的存款份额,超过了摩根大通。

  

  这时候的路易斯除了执掌着首席执行官的实权外,同时还肩负总裁的担子,又是董事会主席,一人独揽了美银所有的大权。接下来,路易斯的目标又盯着谁了呢?

  

  就在收购荷兰ABN AMRO North America的同时,2007年8月23日,路易斯又宣布回购20亿美元Countrywide Financial公司的优先股,年回报率为7.25%。在这一购买协议中,还同时提供了美银以18美元购买普通股的期权。

  

  到了2008年1月11日,美银又宣布,他们将融资41亿美元收购Countrywide Financial。这一兼并,将给美银在抵押贷款市场,分到大约20%到25%的份额,成为全国领先地位。因为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Countrywide提供了9百万按揭抵押服务,价值1.4万亿美元。并可轻而易举获得全美国最优秀的专家,技术,和抵押贷款服务业的人才。这样一来,美银便可以和花旗展开竞争。

  

  路易斯马不停蹄的兼并之举,终于使他行进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人之列。 2007年,路易斯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2001年他接替首席执行官一职,便获得“年度银行家”大奖,2008年又再获此殊荣,并赢得“最佳执行长”的头衔。路易斯为公司赚钱的天赋,使他自己也落袋2千万美元,创下连续三年破2千万年收入的纪录,可谓名利双收。

  

  巨头惨遭滑铁卢

  

  然而,驰骋于银行业近40年的老将,在兼并Countrywide交易中,由于做大创第一的野心使然,给自己的辉煌和美银,埋下了沉船的伏笔。

  

  2008年7月1日,兼并Countrywide的交易完成。美银此次收购,被看作是防止Countrywide潜在的破产可能,虽然对方否认这一说法。但从兼并结构上,不难看出美银既渴望这块山芋,又怕它烫手。为防止Countrywide到手之后破产,美银把它单列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就算今后巨额亏损导致破产,也不会伤及到母公司。

  

  目前,Countrywide因涉嫌房屋贷款和按揭抵押舞弊欺诈,正接受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美银为此声明: Countrywide到2009年,才“正式”附属于美银。言外之意,欺诈舞弊之举与其母公司毫无干系。

  

  如果美银就此收手,还不至于遭遇滑铁卢。可一心击败花旗争做世界第一,终于使路易斯跨出冒险的一步——收购华尔街第二大投行美林。但话又要说回来了,如果银行的防火墙还在的话,路易斯的野心便不可能实现,投资者也不可能受到重创。

  

  话说美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受到严格的监管,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银行与证券业务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不允许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意在保护大众的利益。

  

  然而,面对来自欧洲和日本全能银行的竞争,以及美国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张的压力,1997年,克林顿政府任期内的财政部长——鲁宾(曾任华尔街头号儿投行高盛的董事长),成为这道防火墙的幕后推手,美其名曰:金融体制改革。1999年1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与此同时,据纽约时报报道,鲁宾与格林斯潘向国会建议,永久剥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权利。这个建议居然被接纳了。

  

  防火墙一倒,限制一撤除,银行混合经营业务肆虐成行,为攫取高利润,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复杂的高杠杆金融产品畅通无阻;银行间互相竞争,不顾投资者利益贪婪抢夺市场,终于使投资银行相继破产,遭遇倒闭的厄运。路易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傲自大,为出风头,被华尔街大鳄,前美林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John Thain)拉下了水。

  

  2008年12月5日,经美银和美林的股东投票批准,美银以200亿美元,收购曾经价值500亿美元的华尔街第二大投行。这笔交易不到45分钟便宣告达成,路易斯自觉捡到了大便宜。

  

  但是现在,路易斯必须向投资者解释,他为什么支付29美元一股的价格,以20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一个几乎破产的证券公司。

  

  事实上收购美林最初的牵线搭桥者,是前美林总裁,银行家格雷格弗莱明(Greg Fleming),在那次商讨如何拯救雷曼的会议间隙,他看着路易斯耍下笔傲慢地走出大门,便急告他的上司,前美林首席执行官塞恩,是否考虑兼并交易。因为那个星期美林股价从28美元跌倒了17.05,弗莱明担心雷曼今天的下场,说不定就是美林的明天;他还知道路易斯一直垂涎美林,但苦于美林前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没有兴趣。

  

  “在投行中,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路易斯在《财富》的一次访谈时说:“一旦将这个公司(指美林)囊括在美银旗下,我们的战略目标就完成了!”

  

  塞恩这一方,在星期五晚上美联储的会议上,已经知道美银不参与围捕雷曼了;而且他还看出雷曼保不住了。而假如雷曼宣布破产,那么美林将会是多米诺骨牌倒下后的下一张牌。他亲眼目睹在座的大鳄们怎样“痛打落水狗”巴特麦克达(Bart McDade) ——雷曼的总裁,盘问他雷曼财产的下落。塞恩不想成为下一个麦克达,在与美银达成协议后,塞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很显然,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尝试其它的选择。 ”

  

  塞恩从弗莱明那儿拿到路易斯的手机号码,他走出会议室,与路易斯通了个电话。路易斯接受《财富》访谈时透露: “我们首先在电话里谈论合并的机会。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开始面对面的协商。”

  

  这次历史性的秘密会晤,定在时代华纳中心,美银在那儿拥有一套公寓。路易斯说:“我们大概只用了‘two seconds’(一瞬间),便立刻签下协议。虽然决定是瞬间的,但我们同时感到美银和美林的合并,其战略意义和影响的巨大。”塞恩和路易斯迅速地实现了“战略性的结合”,并把这次交易的代号取名为 “阿尔法项目 ”(Project Alpha)。

  

  路易斯决定以最快的动作赢得美林。这不仅因为他梦想拥有美林已经多年,而且,他意识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想得到它。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差点就成交了。美林反倒变被动为主动了,到底是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交呢,还是选择美银。

  

  当时,“海啸”已经来临,贝尔斯通沉没了,雷曼也快了,接着就是美林,虽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还在沙滩上,但也接近水边,稍有不慎也会跟着沉没。精明狡猾的塞恩抱住了路易斯的大腿,美银这艘铁达尼号,终因路易斯掌错了舵,撞向了海底的冰山。

  

  惨痛的教训

  

  2009年1月,美银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215亿美元(其中150亿是美林的亏损),需要美国政府注入200亿美元现金,使政府的总注资增加到450亿美元。美银的股票价格应声下跌,从08年9月12日的33.74美元(宣布购买美林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之前),跌到09年1月16日的7.18美元(当日银行的盈利报告被公布)。到了2月5日,股价更一度跌破4美元,进入了垃圾股之列,市值资本蒸发近两千亿美元!

  

  我曾是路易斯的狂热粉丝,从瑞士信贷跳槽到美银证券部,在那儿工作了两年多。那时我把退休金供款的20%购买了公司股票(我们员工算“内部购买”,每买一股,公司配一股)。离开美银时,我一共拥有300股,市值曾“高达”1万6千美元。因为对美银有感情,更有信心,相信它终将成为全球第一的金融财团,持有它的股票,肯定像持有下金蛋的鸡。真是没想到,09年2月5日那天,账面上只剩1200美元都不到。唉,虽然我已不再是美银的员工,但看来这辈子都将是它的股东了。

  

  看来,人必须善用手中的权力。一旦手中的权力被自大自傲自满贪婪等人性弱点所左右,便会独断专行;即使魔鬼站在跟前都难以分辨,遭遇滑铁卢更无法避免。导致直接的后果,是对大众丧失信托责任,深受其害的就是我们这些普罗大众。

  ( 注:2009年4月29日,刘易斯黯然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