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一定死于细节吗?也许碰到这个问题,像我一样的80后的年轻人肯定会不以为然。我们经常说爱情是盲目的,沉浸在爱情中的人智商是最低的,不理智的。还有,这样的说法:爱一个人,就要爱她(他)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爱人之间要爱对方的优点,还要包容对方的缺点。诸如此类对爱情真理性的认识很多,何以会注意那些构成、烘托出浪漫爱情的细节呢?
近来在家无事,闲来习惯于读些杂志。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一篇文章《爱情死于细节》。读完之后,不觉感慨,有些事情确实要注重细节,比如爱情,爱情真的会死于细节呀。不信,听筱强给你分析。
前天晚上,熄了灯,躺上床,像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搜寻静夜中伴我入眠的那份期待。手定格在一男主持人的磁性声音里,是一档话题讨论节目, 不断有热线电话打进来,听了发现讨论的话题是关于早恋的问题。虽然是老话题,但像我这样的对爱情憧憬的年轻人还是有一定的杀伤力的。随后就听到一个电话打过来,女孩的声音很低,在哽咽,显然情绪很低落。主持人明锐地察觉到她低落的情绪,就问她怎么了?并耐心地倾听,安慰她。原来女孩儿家在濮阳,大学毕业后去了驻马店工作,工作一年后就按父母的意思回了老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家人托人给她介绍了很多的男孩子,可他都没相中。在回老家之前,同学在驻马店给她介绍过一个男友,但没多大感觉。可那男的一直在追求她,回家之后,他也经常给她打电话,每月花一两千块钱的电话费,期间也偶尔见面。感觉他人挺不错,他的诚心打动了她,于是不顾父母的反对依然的为了爱情辞了工作又回了驻马店。和他住在了一起,才发现生活中的他完全不像电话中说的那样好。他的许多毛病让她忍受不了,虽然他说为了她要改,可他的毛病还是无法改掉,最终他们分手了。女孩说:自己对他那么好,付出了太多,可得到了什么,她没了活下来的勇气。主持人不断地安慰、鼓励她看开些。唉!真是,爱情中付出越多,输得越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平民百姓的爱情、婚姻死于细节,名人也大多如此。如我们所熟知的白求恩,他的爱情经历了生死考验,可最后还是“死于”细节的。
36岁的白求恩因为做手术感染了当时被成为绝症的肺结核,他无奈要求与刚刚结婚两年的妻子法兰西丝和他离婚。妻子不愿,可他以拒绝治疗来逼迫爱妻,最终爱妻只好在痛苦中接受了离婚请求。离婚后,白求恩依靠自己发明的疗法和坚强的意志奇迹般地痊愈。爱是他们又回到了从前。经历了这样的生死考验,他们的爱情应该坚不可摧了。后来,白求恩经常往家带人的肠子放在冰箱里,对于妻子的劝说,他不以为然。妻子无法忍受,终于和他友好地离婚了。
成就爱情的常常是一些细节,毁掉爱情的也往往是一些细节。分手的两个人很难说清不爱对方了,或对对方没有了感情,毕竟有过甜蜜的回忆。可细节往往能改变彼此对对方的看法,因为人总是会放大别人的缺点,忽略优点。一旦发现与过去的看法有偏差,就会失落,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近而产生怨恨。再加上家庭、环境、性格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原本脆弱的爱情就会不堪一击,分手似乎是迟早的事。所以,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后的生活、爱情,别忽略了细节。两个人恋爱了,决定牵手走一辈子,你侬我侬之后,接下来是琐碎系事充斥的平淡生活。深陷爱情的人本来是盲目的,正是细节让他们又复明了。爱情好比一个宏大叙事的开头,而具体的情节需要细节来填充。某一个细节不顺眼,浪漫的爱情就很可能变成痛苦的别离。
可话又说回来,人都是有缺点的,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件事做的让对方完全满意。男人天生是粗心、大胆的,女人也往往是敏感的。生活中率性而为的人,洒脱的人很多。爱情分类型,也分阶段。接受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爱情,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体现。但好的爱情、成熟的爱情是要经历生活考验的。与其说爱情“死于”细节,不如说真爱从细节中“涅槃”。---------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