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新版《三国》


     

     如今翻拍经典的影视作品,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前内地影视界拍摄的主题了。也许挑战绝版,对于那些名导来说很刺激吧?反正有人出钱,自己落得过一回导演瘾,又何乐而不为呢?

  说起翻拍,不由得不让人想起令人恶心的周迅版的黄蓉。《新射雕英雄传》可以说是张纪中导演生涯的一大败笔,给了喜欢评头论足的人有了足够的素材。我估计那阵子张导的耳朵整天都有些发热吧?说到翻拍,我也并非就不赞成,但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剧本改编、演员挑选等),不能凭着一腔热情就投入拍摄了。

  最近央视热播剧新版《三国》就是翻拍中最成功的。用现代人的思想价值观来演绎历史故事,是新版《三国》的主要思想定位。这是该剧导演的精明之处,因为如果他再选择实景展现历史,那么他注定斗不过老版《三国演义》。对剧中人物的塑造,无论是曹操、刘备、孙权还是诸葛亮、张飞、关羽等,都做到了表演无痕迹,也很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及对事件的处理,让人看了觉得可信。

 《三国》是一部弘篇巨制,由于涉及的人物及故事繁多,其中难免出点差错,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有天我在欣赏其中一集时,却感觉到了现代人的影子严重渗透到了历史故事中,甚至出现了颠覆原著的地步。这是说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其中有节说到当马谡与副将王平匆忙逃回大营时,诸葛亮怒斥马、王二将时,王平有句似乎掷地有声的话语:“马谡该杀,不杀马谡,何以服众?军威何在?”,而平素不服马谡的魏延却百般为马谡求情。

  对魏延的话,我可以理解。因为魏延知道马谡是诸葛亮眼中的才子、得意门生,估计是不会杀一儆百的,所以他才会从讨好领导的角度去说这些违心的好话;可作为副将的王平说出那些本来是该别人说的话,如用历史的观点去解释,恐怕就难以让人信服了。

  王平作为马谡的同事,作为“失街亭”当事人之一,当马谡出事的时候,应该主动为其分担责任,缓解诸葛亮的尴尬痛苦境地,而王平却说出了那样很不厚道的话来,这难道不是现代人的处事作风在作祟吗?而据我所知的史实记载是这样的:当王平回到诸葛亮大帐时,主动跪地请罪,当诸葛亮追究马谡的责任时,王平还努力恳请丞相网开一面,给马谡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而诸葛亮是为了考虑完成一统天下大业,为了重整军威,树立自己治军的威严,才不得已做出丢卒保车的举动,从而才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感人的故事。

  而新版《三国》之所以这样改编,我估计是受时下社会人际关系影响所至。我们在工作中,常常能看到墙倒众人推与落井下石的行为。虽然说这是社会的无奈,但我要说这是做人道德基准的问题,是属于人品的范畴,是应该受到全社会谴责的。树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一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主流,也是你我都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坚持坦诚做人,坚持认真做事,应该是影视作品永远弘扬的主旋律。

  总的来说,新版《三国》翻拍还是挺成功的,也值得我们一看。尊重历史,在诠释了历史真实事件后,再注入新时代的主旋律,才是影视剧翻拍的根本所在,也是翻拍成功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