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友情而精彩


  人,不能没有朋友。如孤家寡人活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上,很苍凉!

       友情,顾名思义,就是指朋友的感情。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生存。所以,在我们日常交往中,会结识很多人。除了少数存有嫌隙的人之外,大部分都可以称为“朋友”。不过,朋友有很多种类型,友情自然也随之深浅有别。

  古人更看重“贫贱之交”,即在地位低下时结交而产生的感情,往往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封建社会的“权力至上”,注定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想要摆脱窘境,必然要在仕途上发展。鸿鹄之志未曾实现之前,以燕雀之身,难免被势利小人看轻。于是,在贫困之时得一饭之恩,友情就显得很珍贵了。一旦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不忘“贫贱之交”,便在道德层面上得到世人褒扬。这在崇尚“因果”的封建社会,就把它看做是善因得出的善果。而现代社会固然也有贫贱之交,但已经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很多人可以用金钱买断过程,直接打通关系,轻易就能得到想要的利益。从这一点来看,今人要比古人“聪明”多了。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古人的痴愚,重情的古人,会把这种友情引向更深层,甚至走向极端,所以才会发明这样的成语,“患难之交”、“生死之交”,乃至“刎颈之交”。这让今人看来,实在是太“滑稽可笑”了。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那些遥远而美好的回忆至今让人温暖。单纯的友情,才是人与人之间弥足珍贵的。它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存在的只有关心、帮助、体谅和理解……每次得到问候,心里总是暖暖的。有空的时候,约朋友到家里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没有酒后失言的顾忌,只有一阵阵的欢声笑语,那种氛围让人感觉很惬意。古有一语,我很赞同,“人生的一知己足矣!”

  相比“金兰之交”,有一种朋友叫“竹马之交”,就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异性之间的友情与爱情颇为相似。爱情需要两个人彼此相爱,如果一方没有爱意,另一方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最多属于“单相思”。而异性之间的友情,同样需要对方付出真诚,可是世界上真有那种纯净的真诚吗?假若相处时间久了,一方对另一方心生爱慕,那么所谓的异性友情,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有一种朋友很奇特,就是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忘年交”。东汉末年,孔融四十多岁,在朝廷担任少尉的职务,祢衡二十几岁,恃才傲物。两人相见之后,甚是投缘,竟生相见恨晚之慨。他们超越年龄界限,成为忘年之交,引为千古佳话。古人云:“闻道有先后”,“先”与“后”表现在年龄的差距上,而“道”在客观上促成了忘年交。真正的忘年交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大家因为一个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追求同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相比之下,年龄的差距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俗世间有一种最俗的朋友,就是“酒肉之交”。不需要感情基础,仅仅为了满足相同的嗜好而走到一起,表现出低级的动物本能。严格地说,这类“朋友”不会有任何的友情。举杯畅饮,大家都是哥们,可到了关键时刻,需要哥们帮忙了,那些喝得脸像猪肝,曾经拍着胸脯保证有求必应的人全都人间蒸发了。“场面人”说得都是“场面话”,做得未必全是“场面事”。这类朋友少交,最好不交。当然,人为了生存,在利益的驱使下,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应酬,还是会结识那些“豪爽人士”,听到“豪言壮语”,聪明的人要做到心中有数,友情是发生在朋友之间的,不是朋友,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顾虑了。

  有一种朋友很神秘——“神交”。可以是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也可以是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陆游和苏轼的作品,常常有一种感觉,他们就是我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他们说的话,都是我想说而说不出来的。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学意境,很令我神往。是文字拉近了千年的时空距离,营造出这样的友情,这不能不说是很神奇的。多几位“神交”,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变得丰富多彩。

  “友情”千言万语道不尽,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我想,珍惜友情,就是真爱人生。人生因友情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