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潘英丽在深圳告诉美国人奥利弗•威廉姆森(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我不认为房价还会大幅度上升,因为现在已经太离谱了,全世界房价最离谱就是中国,所以我认为房地产没有投资价值。”
笔者没有看到,那个大鼻子的美国人的面部表情,但是潘英丽教授的话却说的很对。美国人奥利弗•威廉姆森,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他只关心中国的人民币会不会涨价,因为他是为自己的国家——美利坚和众国服务。潘英丽还说,“在房价不算高的时候,海外资本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会进来投资,房地产、金融、银行类股票也会大幅上涨。等升值完成,不再有资本进来,泡沫可能就要破灭。所以,并不是升值带来涨价,而是升值预期,预期结束,房价应该会跌。”
笔者在看到潘英丽教授的发言之后,若有所思,甚至感觉到有一些道理。虽然潘教授是为了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和那个叫奥利弗•威廉姆森的美国人在辩论一些问题。但是,他却告诉替我们说出了一句话:“全世界房价最离谱就是中国”。
与潘英丽教授的话相比较,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最近说,中国的房价可能要降,笔者觉得更应该相信潘英丽一些。因为徐绍史部长的话,等于没有说,似乎还有潜在的底气不足。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跌价滞的态势,再过一个季度左右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房价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这叫说的一句什么话,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有人说那只是徐部长给给民众画的一张“大饼”。至于这饼是什么陷的,没有人能够知晓。虽然,人们没有多大兴趣知道,这饼里到底是韭菜,还是西葫芦肉。
这不葫芦还没有按倒瓢又起来,笔者不知道是网友恶作剧,还是输入错误,有网民发截图爆料说腾讯QQ弹出消息文字输入错误,该条消息写成了“国土部部长称房价肯定会吓爹”。“下跌”成为“吓爹”,人们会心一笑,凸显对徐部长的话有质疑和对房价的焦急心理。
但无论怎么说,中国房价的调整到了一个关键时候,这不能只靠官员放话给老百姓听,要实实在在的落到房产调控政策里。如果仅是官员放话,老百姓最后发现上当受骗,事实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狼来了,狼来了”,但是肉仍旧是物以稀为贵,或者肉很多,但是,那些肉只烂在某些利益集团的锅里,很少分给“蜗居”或者买不起房的人群。这是一种社会的分配不公,是造成贫富的差距的祸根。
早前,笔者撰文赞扬了南京市国土局发布的今年第三号“收地令”,对一个因长期欠缴土地出让金的企业,收回了土地使用权,还没收开发商缴纳的1.065亿元定金。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也曾指出,国土资源部将严格规范土地出让制度,对于已出让的土地,土地出让价不低于当地基准地价70%,保证金不低于出让最低价30%,这比国土部3月份出台的文件中关于开发商拿地成本的规定足足提高了一成,对于开发商的资金链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对此,外界的普遍猜测是,国土资源部透露出未来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和信心。
不管国家如何的出狠招,甚至于没收地产商的定金,可是,房价仍旧是悬在人们头上的利剑,买不起还是买不起,能赚得还是往死里赚。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些大型的国企纷纷出手拿地,这里暗藏了多少玄机,没有人能够知晓,只是人们有一种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房价什么时候降,这很重要,这是一个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大问题。有房才能安居乐业,这是人之常情,不能怪老百姓太苛刻,或者不讲道理。
徐绍史日前放话,说房价有可能下跌,辽宁某公司职员詹华日前撰文称,我敢打赌,如果这话不是出自部长之口,国土部定会迅速出来辟谣:此仅代表官员个人观点。他说,事实上,徐绍史部长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东西,无非预测房价在几个月后可能下降,而且不排除下降可能只是象征性的。这样的话,倘若不是出自高官之口,大概无论如何也难成新闻,因为他其实什么实质内容也没说。说到底,人们之所以关注房价可能下降的高官发言,无非盼星星盼月亮期待房价下降而已。多少年了,太多的人翘首期盼着房价下降。对“望房兴叹”者而言,房价下降与其说是他们不变的信念,不如说是他们仅剩的寄托。尽管一轮轮的房价猛涨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梦,但在与天齐高的房价面前,除了做梦,还能做什么呢?这就是为什么徐部长随口预测了一张看不见的画饼,随手指出了一片望不到的梅林,也能让那么多人感到腹内鼓胀有感、口中涎液频生的原因。
此时此刻,仅靠徐绍史部长给我们画下一张“饼”,而那片没谱儿的梅林,却不可能解去公众的望房之渴。有句广告词叫“不看广告看疗效”,虽然这是一个荒谬的悖论,但那句话本身还是很有几分准确的,尤其是对“房价下个季度全面下降”这样的“广告”而言。作为调控房价的几个重要部门之一,国土部要兑现房价下降的“广告”,靠的不应该是形势预测的本事,而只能是将调控进行到底的坚决。
詹华的话让笔者陷入了一种沉思,那种沉思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而是让房价给闹得。原本笔者只是一个与事无争的小民,迫不得以来到城市,站在高高耸立的楼群中间,只是尘土一颗,或者连尘土也算不上,是一个用千万倍的放大镜寻找千百次,才能发现的微细胞。是因为买房而遭遇困难的缘故,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一个海棉体,因为遇水而变得膨胀。
到底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会何去何从、未来房价是否仍旧是扑朔迷离,还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只能无奈地相信,国土管理部门说出的每一句话。因为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国土资源部门能否严格土地执法,让利益集团的利益减少一些,让开发商拿地成本提高一些,严厉地去打击炒地、囤地等行为,官员在告诉老百姓相关政策的时,说一些准话,让民众对国家要有信心,对当前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可持续性有点盼头。其实,每一个需要房的公民,都不愿意去误解徐绍史部长,只是人们对于一些官员承诺的话听得太多了,耳朵为此还生出了许多的老茧,却没有看到一点实际的效果——“疗效”。
网友马光远在新京报撰文称,对于国土部门而言,加强土地执法力度,从严治理土地市场的乱象将是一个常态,但在民众对于整个政策的走向疑虑重重的情况下,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政策的权威性,难能可贵。我们看到,从“10号文”出台到现在,整个房地产的交易量虽大幅下滑,但是房价依旧维持在高位,处于僵持阶段。而开发商赖以对抗调控政策的最有力武器就是“不差钱”,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土地出让金的比例有利于传递政策信号,同时也促使开发商在整个房地产交易的价格方面出现灵活的变化。
很显然,由于中国房价牵涉的利益层面非常复杂,房价的真正合理回归,需要各部门的合力,单靠国土管理部门的“硬挺”恐怕很难撼动高房价。特别是目前政策信号并不明确,面对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房地产市场的各个博弈方对未来房地产的走向还抱有幻想,认为国家为了确保经济增长可能会放松调控等。也就是说,目前处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关键时刻,就调控的需要而言,无需出台新的政策,但相关部门应该像国土部门一样,更加明确地向外界传递政策信号,避免调控政策半途而废。(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