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担心老袁的病况,从前天晚上起就与礼平频繁通着电话,老袁肺部的大面积感染让他老四中的同学忧心仲仲,他们赶到了宣武区医院守候,等等着诊断消息,礼平在信息中说,大夫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你也要小心。后又说他进手术台了,要割开喉管。
一直在到了深夜12点,礼平才回家后告我说,病情稳定了,只是住的条件太差,连个病房都没有,就住在急救室里,手术都在那做的,我们在找人想弄个好点的病房。说到这,礼平感叹到,我就奇怪了,他是原宣武区的公安局长,为什么连住个好病房都困难呢?弄得所有的同学都在托关系。
我也奇道,这可是太怪了,一个堂堂的公安局长,曾经大权在握,居然自己出事了还没人关照?
这就是我们四中同学,礼平感叹了一声,我们老四中的人从来不爱求人,自尊心强,而且讨厌忽悠,你看你这次见到的人,一个个是不是都挺正的?
我说是这样,一见他们我就有一种亲切感且一见如故。
四中的作风被我们这群同学保持下来了,他们不爱说虚话,不忽悠,但我还是奇怪,为什么就连他爱人也没个熟人帮忙?我们说要找人还一个劲儿地点头致谢,好像不应该似的。
老四中究竟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在这个时代还保留了过去时代的遗风?
是呵,礼平说,老袁父亲是开国将军,他自己是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又是公安局长,怎么说也应该有些关系,现在生命都出现问题了,还都不找人?
我们一直在感叹不已,我对老四中的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昨天午后,我与礼平去了傅洋的康达律师事务所,先与傅洋聊起了此事,期间,礼平接了一电话,连道感谢。放下电话后他松了一口气,脸上有了一丝喜悦。我问:是关于老袁的事吗?他说刚才是宣武医院的副院长夫人,她在文革时也是一老红卫兵,拐了几道弯找到了她,她说没问题,现在医院上下都知道袁局住院了,病情严重,大家都挺重视。
我说那昨天为什么没重视呢?
昨天他们不知是袁局呀,礼平说,老袁的爱人也真是,过去可以不找人不求人,保持一风范,可现在是救命,你也得找找呀。
说着,礼平眉心一皱:这都是老四中的毛病,要自尊!
现在病情好点了吗?我问。
说是稳定了,但医院不敢保持再出现突发情况。
这时我想起了一词:命若琴弦。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与礼平接着去了康康办公室,他们夫妇二人前几天亦去了延庆,与我们大家聚齐。康康小个儿,一头花白的发丝,人极乐观豁达,说起话来总是面带微笑,可一问,才知他退休前是国企的一地产开发老总,可身上不沾一点商业气息,这又是一奇事。康康的书架排满了好几墙,大多是古书,还有一些政治读物,从书类的爱好上看得出老四中的癖好。老袁住进医院后,他也在医院守候,等待消息,事后亦忙着找人托关系让医院重视老袁的病情,我对他们老四中这一干人的兄弟情谊而感到骄傲,他们真是了不起。
康康拿出一本书,说里面有原老四中出的诗人北岛的一篇文章《北京第四中学》,其中有一段记录了文革初期礼平参与的一次混战,礼平乐呵呵地看过看了起来,北岛的这篇文字不好,但他诗歌写得好,他一边看一边说。是吗?我说,不会吧。我也接过看了一眼,是不好,这文字,我说。礼平这时仰起脸来思索了一会儿,我问:有这事吗?
是真的,他正色说,北岛还真记得住,我都快忘了!他说。
康康又随手给我一本装帧精美的《百年四中》,说是他自己花钱印制的,里同有许多老四中同学的照片,我翻了翻,发现老四中真是出了不少人才,有大官、将军、商人还有一些研究学者────比如我所敬重的经济学家秦晓,这人我早就知道了,没想到亦为老四中的人。
但老四中的人大多是默默无闻的,他们酷爱低调,不事张扬,当然亦个别的例外,比如有一位某官员,在当地爱折腾点什么“红歌”,制造一些非夷所思的“新闻事件”,在我看来就挺滑稽,四中出这种人也算是一另类了。
晚上小兄弟庄众非拉我去一刚开的面馆吃饭,说是他朋友试营业,希望王老师去品尝一下,我拉上礼平,又邀了傅洋,只是康康有局了,有点小遗憾。
这个驻扎在日坛公园北门对面的“绣面”馆装饰是极时尚的,属中西合璧,高敞的顶梁是唐代的风格,但家俱与餐桌则是一水的西式,但显得和谐而具特色,老板是华裔文莱人。因为刚试营业,没人,最初只有我们一桌,老板笑吟吟与我们聊着天,没一会儿傅洋到了,他的大个儿躬着身就进来了,一脸的谦和的笑意,在这个奢华的环境中他好像一时没太适应,有一丝尴尬,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我笑说傅洋,我一直在想应当怎么形容你的形象,后想明白了,你属于这么一类形象:大个,大脸,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他听了一仰脖子呵呵地乐上了,我发现这是傅洋的一个习惯性动作,身体后仰,呵呵地乐上几声,让人顿生一份亲切感。
席间我问傅洋,我能当一律师吗?傅洋看了一眼,笑笑,你没问题。我说如果时光倒转二十几年我就考律师证了,我相信我会是一个好律师!傅洋又笑了,现在也不完,他说。
我们那顿面吃得稀里哗啦,尤其是傅洋,就看吃面就见出他的质朴的一面,端起硕大瓷碗,仰脖子着就倒进了嘴里,这是国人吃面最典型的形象,我也是这么一路吃法,所以见之大喜。我知傅洋与我一样,爱吃面,而且能把一碗面吃得豪情万丈。
那位文莱老板觑之高兴,在一旁赞道,看着这位先生(指傅洋)这么吃面我真高兴,说明我的面好吃。
我们迭声道:好吃,好吃!
我在心里暗暗地感叹:哦,老四中,您真真是培育了一代祖国的精英,让他们时时怀抱着理想,不甘沉沦,是的,我当为您而骄傲,我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他们一旦聊起当年的老四中,一个个会红光满面,豪情满怀,那是一个时代孕育了他们的以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