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轻量化不能让唱歪了经喊衰了神
据某卡车网站日前报导:某一尚未下线上市的准重卡车企在某地巡展活动中,向公众展示了一台 4×2高端轻量化牵引车,重量仅在7吨以下(整备质量),而当初的理论重量是6.8吨(整备质量)。咋一看,老眼昏花的笔者以为是看错了,但仔细一看果不其然。虽某卡车网站尚未透露这是一辆全挂还是一辆半挂车,其额定载质量是多少吨位?但依笔者搞了二十多年的卡车经验看,这肯定是一辆驱动形式为4×2的二类底盘的半挂牵引头,否则是不会如此超“轻量化”的。
“这的确算是目前国内重卡轻量化领域很轻的产品了,这款4x2牵引车使用了铝合金轮毂,真空胎,空气悬挂,少片簧,全铝油箱,发动机主要结构件采用了高强度蠕墨铸铁材料等等,还使用了大量的欧洲比较成熟的轻量化技术……”
笔者尚不清楚此款车的自称自重不到7吨是如何称量出来的?然而据悉“当初的理论重量是6.8吨”,仅比理论值高出0.18吨。由此可见,其“轻量化”的高难度已到达了神机妙算、出神入化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这简直就不是人在造车,而是神在造车。但毕竟这只是一台巡展车辆,今后如果一旦量产后,其超轻量化是否也能有这般出色的表现?是否能够制造得出来?售价多少等?都是十分值得关注与令人拭目以待。
去年底今年初,社会上曾普遍有人对中国重汽濠沃A7的轻量化提出质疑,但重汽总经理蔡东先生的一句话就将其所有的质疑声又让怀质疑者给吞了回去,而哑口无言——“重汽的轻量化重卡是可以用市斤称来称量的”。蔡总的话不仅有非常大的底气,而且掷地有声!
载重量为40吨的沃尔沃(Volvo)牵引车FE的整备质量为7.68吨,而我国同类车型整备质量大多数都超过10吨,二者差距超过2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自主品牌载货车在轻量化方面与进口汽车相比存在的差距比较明显,轻量化技术对促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重量相当的卡车,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比国外同类车型安全性差2-3个等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诤事实。
沃尔沃(Volvo)老外的话可信、重汽蔡总的话也可信,但为何业界为何对当下一些做秀广告词语始终抱有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是不靠谱的胡吹海吹,忽悠一下外行可以,但如果拿不出令专业人士相信的科学依据数据出来,今后量产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做卡车企业是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而不是象闯荡江湖的郎中在卖狗皮膏药,这尤其是对一个新兴车企来说,科学的事实求是精神态度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与普通重卡相比,轻量化重卡价格要高出2-3万元,这对于普通重卡用户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不过轻量化重卡的优势在于油耗低、可靠性高、小毛病少、出车时间有保障、保养费用低,这些都能为用户直接或间接地省下不少钱。
近几年轻量化重卡盛行,主要原因是治理超载力度加大和实施计重收费政策。用车环境的变化,促使重卡市场需求转变。轻量化重卡在某些固定容积的长途货运领域很有市场,如集装箱运输车或油罐车用户选择轻量化重卡的情况较多,对载重限制较严格,这些车型通常难以超载,即便用户只是偶尔超载,也可能对车辆造成损害。对于轻量化的理解还除了牵引车,后面的罐车也采用轻量化的材料,进一步降低车身自重。轻量化重卡不仅能为车主节省计重收费路段的费用,还能节省油料,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目前,轻量化重卡存在着许多误区:车的重量是减轻了,但是不是意味着越轻越好!轻量化重卡,难以承受超载,国外卡车的轻量化的目的是为了环保、节油等;而我国车企所提倡的轻量化更多的是盲目追求轻量化,目的是为了超限超载赚钱,而对于环保和节油却放在了第二位。轻量化重卡的推广,有待用户观念转变。另外,一味的盲目追求轻量化,有可能会使得某些厂商忽略了卡车的安全性,比如欧美系重卡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安全性,自重都比较重。
因此,今天无论在哪种车型上首先实现轻量化,或者采取什么技术手段实现轻量化,消费者应当正确看待这个名词,切勿把轻量化当做“赚钱的手段”。购车成本与用车成本孰重孰轻,有待用户自己衡量。卡车的轻量化设计和轻量化生产,对今天和未来中国重卡行业的发展都具有是相当重要的意义,但眼下值得警惕与关注的问题是:重卡轻量化不能让不会卖车的江湖郎中给唱歪叫唱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