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日益同世界接轨,这接轨的标志之一就是一般的中国人也在努力和世界市场融合。譬如,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不升值以及日益上涨的CPI指数,国内悄然兴起一股海外“代购”风,“网上代购”这种曾经是时尚达人的时髦消费,也渐渐演变为今天的大众消费;代购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国际大牌服装、知名化妆品、电子产品、奢侈品到今天的日常生活用品。曾几何时,奶粉也加入到这股“代购”大军中来。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乳制品为24万吨,而实际流入国内的乳制品应在30万吨以上。也就是说通过邮寄或者代购的洋奶粉数量高达6万吨以上,只要是稍有数学基础的人都可以想象得出来这里面的交易额有大多。为什么中国人对洋奶粉如此趋之若鹜?是不是他们都是信奉“月亮是外国圆”的洋奴?
事实上,外国奶粉在中国走红的根本原因是国产奶粉实在太不争气了,一般的中国人就是再爱国,也不敢牺牲自己孩子的健康幸福来领教——首先是2008年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后,妈妈们几乎在一夜之间接受了这个事实――国产奶粉有“毒”、奶源品质不佳、监管不到位。三鹿奶粉和三聚氰胺还没有被中国的消费者忘记,如今圣元奶粉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三鹿奶粉因为三聚氰胺早已破产,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圣元奶粉导致儿童性早熟,而且圣元奶粉在成都的市场上依然在继续销售。但是频频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确实已经让国人,特别是中国妈妈们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圣元奶粉事件后,大成网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六成网友购买过洋奶粉,而有超过八成网友认为洋奶粉的质量更有保证。在支持国货和爱护子女之间,人们很自然地选择后者,这也应该是一种理性选择。
人们选择从外面邮购洋奶粉还有个原因,是邮购的洋奶粉物美价廉——物美不用说了,外国因为对食品监管严格,根本不会出现象国内这种将毒品或激素掺进奶粉的事件。就价廉而言,物美不妨举个例子:在国内超市,惠氏1段的奶粉卖190元左右一罐,一个月吃8罐的话,就要1500多元!而去新西兰邮购,则每个月买两次,一次寄4罐,一个月能省下200元。
可是,国人这么一个既安全,又省钱的“奶粉之路”现在要被海关堵起来了:近日,海关总署针对奶粉代购再下一道“狠令”——宣布从今年9月1日起,奶粉应征税将随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关税免征额度的调整而改变,入境奶粉免征税将由原来的25千克降为现在的1.8千克。根据新政,如果按照每罐奶粉0.9千克计算,想要免关税的话最多只能同时邮寄2灌,而新政前这一数据是27罐。再加上先前出台的“个人邮寄进境物品应征进口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的新政,今后只要超过2罐,就要交税。这是个怎样的概念呢?有人算了一笔账,根据海关总署在2007年发布的《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完税价格表》和《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税则归类表》,奶粉的完税价格和进口税分别是200元/千克和10%。按照每罐奶粉0.9千克计算的话,如果从新西兰代购27罐奶粉,那么代购者就需要支付0.9×200×27×10%=486元的相关费用。按照之前的“个人邮寄入境物品进口税起征点500元”计算的话,这部分的费用是不需要支付的,而一旦新的标准实施,代购就必须多支付这486元的相关费用,平均每罐多了18元,这笔钱无疑将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当然,另一笔账就是海关可以因此每年多增加6000万(千克)×20(元/千克)=12亿的收入。
难怪现在有孩子妈妈感慨:“早知道这样,应该移民到新西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