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早上起来,与妻在名古屋街头闲逛了半个小时,感受了下名古屋的街景。奇怪的是,已经早上七点多钟了,若在我们武汉,已经到处可见吃热干面的人了,可街道上几乎还没有什么行人。找了几个街景照了几张相,算是到此一游。
吃过早餐,我们团队从名(古屋)神(户)高速公路上向东京方向前进。在大津服务站区,经过了本州岛京都市东面滋贺县的琵琶湖。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它占有滋贺县六分之一的面积。琵琶湖由地层断裂下陷而成,因形似琵琶而得名,面积约69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85米,平均水深41米,最深达103米。湖中水产丰富,盛产鲫鱼与鳗鱼,它作为近畿地区1400万人的供水源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生命之湖”,它与富士山一起被日本人视为日本的象征。
快到琵琶湖前,导游就开始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琵琶湖的特产,她特别推荐了一种具有鳗鱼风味的小甜饼,让我们一定要尝一尝,并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到了其他地方想尝这种风味就没有了,你要尝只得再回到此地。因为日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同地区的特产只能在本地区出售,以扶持当地的旅游业,我觉得这个主意还真是不错,值得在我们国家推广,但不知可否成功,不知商人们是否会遵循这个规则。在琵琶湖的湖滨服务区,我们A、B两团三天来得以第一次会合,大家利用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冲进服务区超市,在品尝不同鳗鱼饼的同时,也开始了第二轮小采购,并在湖边摄影留念。
上午从名古屋前往静岗的路上,我们大家均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凡有茶园的地方,在茶园中间均高高地立着一排排、一架架直径约50CM的电风扇在不断地转动,团员们纷纷拿出相机在车上拍照,并猜测其功能。大多数人均说是风力发电,最后导游才解开谜底,原来是为了净化茶场的空气用的一种设备,以防止灰尘落在茶叶上,时间久了影响茶质。这项技术在我国茶场中尚未见到,不知可否引进。
18日的中餐是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坡上一家中餐馆进自助餐,在二楼的圆形餐厅内,边吃饭。边观赏窗外山下远景,以及近处的高尔夫球场,使人食欲大增。
中餐后,我们前往静冈平和公园参观舍利白塔。舍利白塔位于平和公园,它高47.5公尺、直径45.5公尺,塔身为白色,下面放有金色的佛像,内部供奉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因此又被称为“释迦牟尼之塔”,舍利子是印度政府为感谢日本援助印度因台风受创造成大饥荒期间对印度人民的帮助而送给日本佛教界的宝物,塔前的石雕和铜塑狮子为泰国所赠。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释迦牟尼的塑像、日本山妙法寺和放生池,洋溢着浓浓的佛教情愫。可是,根据规定,你若要登上舍利白塔的塔座就有一个要求,即游客必须换上置于塔基的拖鞋,虽然无人值守,但大家均守规则。有的人怕麻烦,就在下面照了几张像而离去,我怀着好奇心按要求换了鞋,到塔里面看了看。
接着,我们去参观由旅行社特别赠送的有小九寨沟美称的忍野八海游览。忍野八海位于山中湖和河口湖之间,由于错落有致地散布着八个清泉,“忍野八海”故而得名且名扬四方,据说忍野八海在1200年前就有了。“八海”意为八个池塘,它们是忍野地区指定的国家自然风景区,分别是御釜池、底无池、铫子池、浊池、涌池、镜池、菖蒲池和出口池,最深的有十米。富士山雪水流经地层过滤成清澈的淡泉水,再从忍野八个地方涌出来,平均水温约摄氏十三度,水质清冽甘甜。
这个地方的游客不少,主要任务就是排队进去用泉水洗一下手,再喝一口泉水。出来之后,周边有很多卖小吃的,那里的桃子大得令人有点怕,不知可不可以吃。我只花150日元买了个绿色菜团尝了下,味道就像我们在“楚灶王”常吃的一道名为“金屋藏娇”的甜点。
在这个景点还有个有趣且独特的营销现象,就是景点周边的农户边劳动、边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出售他们吃不完的农副产品。他们均在自家门口摆个小桌与小架,上面放上包装好的黄瓜、玉米、茄子、西红柿等农副产品,100~200日元一袋,无人守摊,你自己将零钱放入小箱,取走自己相中的商品即可。这种营销方式后来我们在其他景点均无见到,在我们国内的一些小旅游景点,不知可否借鉴并试行这种方法。
游览完忍野八海,我们即去参观静冈最大神社——浅间神社,以体验一下日本的传统文化。位于富士山北口的本宫富士浅间神社,是一座环绕在茂密杉树林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神社,创建于788年。据传建社的目的是这里的人们担心富士山喷火,为了让大家安心,供奉着火山镇护神。该神社由三座大殿构成,三座主要的神社建筑为茂密的松林所环绕。神社内有两株巨大的千年雪松,本殿于1615修建,与西宫本殿、东宫本殿一同被指定为国家重点文物。每年6月30日在寺内登山门,剪断入口牌坊上挂着的注连绳(SHIMENAWA即稻草绳),举行开道法事。
我们沿着一千多年前开辟出来的原始石子路,拾级而上,看到立于道路两旁已经斑驳的石碑,听着两旁茂密森林中不断嚎叫的老鹰声(记得这种令人发颤的鸟叫声音还是很小的时候在乡村比较荒凉的地方听到过),使人自然而然地有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神社里面有一种重要的图腾标志,就是绕在千年雪松树干上用草绳编织的巨大蝴蝶结,这种饰物还前所未见。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乘车开始向富士山前进。富士山是日本第一圣山,跨越静冈、山梨两县县境,属富士火山带系山脉的主峰,呈圆锥形,山麓则为优美的裙摆下垂弧度,正好位于骏河湾至系鱼川之间的大地沟地带上。海拔3776公尺,比我国的玉山略低,但她却拥有傲视日本第一的高度及完美无瑕疵、端庄秀丽的姿态。作为日本自然美景的最重要象征,富士山形成于距今约一万年前,它是在过去曾为岛屿的伊豆半岛上,由于地壳变动而与本州岛激烈互撞挤压时所隆起形成的一座山脉,也是一座有史以来曾记载过十几次喷火纪录的休火山。富士山山顶为直径约八百公尺,深度二百公尺的火山口,据说在空中鸟瞰则有如一朵灿开的莲花般美丽,不过那是极少数人才能有幸亲身领会的另一种风貌,当然我们这样的团队肯定是看不到这一美景。
六点左右,我们登上了富士山的五合目(即半山腰之意)。在到达二合目时,导游要我们静下心来听车轮唱歌,上去时没有听见,下来时还真听见了类似日本著名童谣的歌声,我估计是在这一段路上在修路时是否铺设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材料或者是在路面平整度的设计上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组合吧。我们到达富士山上时,由于天气已经较晚,加上乌云翻飞,好像要下雨的感觉。加上气温较低,因此,拍了些照片,逛了逛山上纪念品市场,买了一种刻有富士山标志的温度计,下山后一看,同样的纪念品,山上的价格为山下的两倍。在山上,见到不少的日本青年登山爱好者,在向导的率领下,全副武装地开始向山顶攀登,据说要走一夜的山路,到第二天早上可至山看日出,我们团队没有安排这个项目。
七点十分左右,我们正式入住富士山下一温泉酒店。入住以后,每位客人均按照要求换上和服,然后在餐厅吃了一顿一人一份的正宗日式料理,感到做的比较精细,内容搭配得非常丰富,刚好可以吃完,很少浪费。饭后,团员们穿上和服与日式木屐(所配木屐普遍很小,是否日本人的脚要比中国人小?要穿上他确实很要费一番劲),到楼下湖边观看了一下夜景后,再回到店中泡日式温泉。在日本泡温泉的形式与中国泡温泉有些差别,在旅行前国内导游均一再交待其礼节与程序。进去一看,发现我们所住宾馆的客人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大家仍然按照要求走了一道泡日式温泉的程序。由于温度偏高,在里面呆了半小时,纷纷感到不太适应,回房休息。不巧,我的相机在进晚餐前不慎摔了一下,无法工作,因此未能拍下相关照片。
泡温泉当晚,我与刘书记、老陈与老曾四人睡一间榻榻米。成年男士们久未在一起交流,能有这个机会也是一种幸事。十点半钟,大家越聊越兴奋,于是我们打起了刘书记行李箱中一瓶茅台酒的主意。这瓶茅台早就有人想喝,但苦于没有机会,因为日本的餐馆不允许自带酒水。一人提议,三人附和,由于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不能出旅馆,于是开始翻旅行箱找下酒菜。我们找了半天,才找到所带未吃的一小袋榨菜、一小袋咸罗卜,几袋小包装的凤爪、鸭脖和牛肉干和一袋小面包。有趣的是,这瓶茅台酒的余香味,还引来了二楼与三楼两个房间的老蔡、老叶与德军。久未喝酒了,即使没有什么菜,大家也很高兴,于是几个老男人索性赤膊上阵地推杯换盏起来,一会儿即令这瓶茅台底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