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游天下:旅日散记(2)——大阪京都两市行


    根据旅行安排,17日主要是游览大阪,然后是京都的几个景点。
    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日本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位于本大阪州岛西南部的大阪湾东北岸,向南经纪淡海峡和纪伊水道通太平洋,向西经明石海峡与濑户内海相通。大阪作为日本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濒临濑户内海,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也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曾有几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公元313~412年,645~683年),因此名胜古迹众多。大阪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奈良时代的古皇宫难波宫遗址、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庵和明治时代造币局的泉布观,以及丰臣秀吉修建的大阪城。
17日早起,我们就沿着大阪美丽的沿海高速公路向市区进发。在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集中的钢铁工业与化工产品基地。据导游介绍,由于大阪地处大洋沿岸,因此,将高污染的企业集中一起,便于进行环境整治;将钢铁企业集中于此,也便于进行产品与原材料的转运,以节省成本。奇怪的是,这么一大片一大片的钢铁企业,却没有看见一个大的像我们武钢那样的冲天黑龙、黄龙与红龙。

 

    我们第一天旅游的重点项目就是大阪城公园的大阪城堡,它是日本最有名的城堡之一,以大阪城堡为中心建成的巨大公园区,构成了世界城市中少有的绿色心脏。据有关资料记载,大阪城堡建于16世纪,由丰臣秀吉主持建设,建成后即为日本第一大佛寺,城堡内的天守阁则是其核心建筑。为了建造大阪城,丰臣秀吉曾命令全国的诸侯都要参与兴建工程。整个大阪城的建筑结构共分成内城、中城与外城,虽然经过战乱,但是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从残存焦黑的石壁上,我们仍然可怀想当年德川与丰臣交战时的惨烈情形。许多护城河及城郭的石块也是由各地诸侯所捐献而来,三年建造期内共动用了数十万名劳工。

   

    大阪城外整个长达 12 公里的石墙,估计约动用了50万块的石块。其它如大手门以及多门箭楼则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富,颇值观赏。除此之外,在樱门部分有一块约有36 帖榻榻米大的石块,更让观者匪夷所思,不知当年的劳工花费了多大力气与血汗才得以将其镶钳竖立在石壁之上。

    10:30左右,我们到大阪最繁华的商业街——心斋桥筋观光游览。心斋桥筋位于御堂筋大街东面,其商店街是大阪最知名的购物区,也是大阪的一个永久性标志。远在江户时期,这里就已形成了购物商圈,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热闹非凡,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都会光顾这儿。在长达600米的拥有拱形天棚的商店街里,和服店、西式服装及鞋类的零售商、珠宝店、时尚服饰店以及各种餐饮店一字排开,很多人喜欢在这里边欣赏各式橱窗商品边渡过自己的闲暇时光。就我们的习惯性眼光看,心斋桥筋实际上就像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女人街一样,但游人实际上比较少。是否时间太早,观光客也不多,好像就几个国内去的旅游团队。在这条街上,团队的第一波购物开始了,我们A团的一位女同事,由于到日本前就认真地备了课,一进心斋桥,就一头扎进多个专卖店,按图索骥,照单扫货,使得见过世面的日本售货员目瞪口呆。一会儿,她就采购了三大包化状品得胜回车。受到感染,我也买了一件开在武汉只有在“新世界广场”才有销售的T恤。

    17日的中餐是在心斋桥筋附近一家中华料理吃的,虽然并不是我们团旅游指南上所说的“享受大阪美食”,但总体还是不错的。只是感到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太多,吃饭必须要排队等候。
    1:00左右,我们去日本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金阁寺游览。据有关资料记载,金阁寺原名鹿苑寺,是一座最早完成於1397年(应永四年)的日本古刹,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北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寺内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所以又被昵称为“金阁寺”,它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并於1994年以“古京都的历史遗迹”的一部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建筑。但在应仁之乱中,鹿苑寺境内大部分的建筑物都遭到焚毁,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幸免,成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筑遗址。然而很不幸的是,在昭和25年(1950年)时,舍利殿因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自(审核)焚而完全烧毁,连放在殿中供奉的国宝、足利义满像也一同化为灰烬。现在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1955年)时依照原样重新修复建造的,昭和62年(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状态。金阁寺(舍利殿)是一座紧邻镜湖池畔的三层楼阁状建筑,一楼是延续了当初藤原时代样貌的“法水院”(属寝殿造风格,也就是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二楼是镰仓时期的“潮音洞”(一种武家造,意指武士建筑风格),三楼则为中国(唐朝)风格的“究竟顶”(属禅宗佛殿建筑)。寺顶有宝塔状的结构,顶端有只象徵吉祥的金凤凰装饰。三种不同时代不同的风格,却能在一栋建筑物上调和完美,是金阁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金阁寺建造得很考究,颇有点像中国武当和峨嵋等山上的金顶,但由于其是建筑物的所在地为平原,则没有中国佛教名山上的金顶那样显要,故无使人看后的震撼之感。

  
    在金阁寺出来时已经是下午3:00左右,天气很有些炎热。但导游已经为我们每人付费了一个京都抹茶冰激淋(后来一查,这一项目包含在旅游指南内,可谓没有的午餐),自己可以在十多品味中选择,以让我们品尝一下并与中国的冰激淋口味的差异。说实话,我从来都觉得冰激淋应当是小朋友们的专利而非大人所食之物。因此,在金阁寺选冰激淋的口味时,我就选择了一个绿色的,以表示环保吧。吃后感觉味道还不错,由于是第一次吃这个东西没有经验,故弄得嘴角上还挂满了绿色冰激淋渣,虽然在照片上有点不雅,但也算是真实反映吧。

    团队成员一起在金阁寺前树荫处品尝完一个冰激淋后,我们开始赶往京都,参观昔日辉煌一时的天皇家庙—日本神道教的平安神宫外苑。据有关资料记载,神宫是公元1895年为纪念平安迁都1100年而建,其形状是按照平安京八分之五缩图设计的。绿色和红色相映的主殿后面有三个池塘和四座庭园。神宫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正殿里的神苑是日本池泉回游式庭园的代表杰作。院内以一株“八重红枝垂樱”而盛名远播,每年四月樱花怒放之际,此一树樱花垂如流苏,十分美艳。在栖凤池一带,更可看到千多棵各色樱花争相开放。每年10月22日,京都三大祭祀之一的“时代祭”都要在此举行。届时,由身着古代服装的队列和车马组成的仪仗队再现古都风貌,成为京都观光的重要内容之一。导游告诉我们,在日本,进所有的神宫前均有一个洗手的仪式,即在入宫前的泉水池中,先用勺子的水洗左手,再洗右手,再喝上一口漱口后吐掉,然后即表示吉祥如意。大家入乡随俗,大多数时候均做了这一功课。  


                   
    5:00左右,我们驱车去西阵织和服会馆观看时装表演。据说这个项目是由日本该行业设立的用来展示介绍有关西阵织历史、有关资料和手艺人的手工机织表演和展销和服的场所。在这个会馆,我们被安排欣赏了十五分钟京都女性身着和服婀娜多姿的古典美。在三楼博物馆,还观看了丝织和服从桑叶养蚕开始直到织成丝绸并设计与制作和服为止的整个现场流程,这也许是日本人营销其传统服装的一种策略吧,据导游介绍,日本的和服有点像中国的女性的首饰,可一代一代地向下传,她的几套和服就是其先生的母亲(中国的公婆)传与她的,最贵重的一套值几百万元,是否属实,没有办法考证。

    17日的晚餐在京都的一家四川料理,这个酒店的生意很好。除了旅游团队,也有当地客人,还有一些旅游散客光顾。晚餐是桌餐,四人或者六人一桌,但菜却一样均为六菜一汤,即牛肉烧萝卜加豆角、笋瓜炒肉、红烧两条小黄鱼、豆芽炒肉、铁板鱿鱼、农家下饭菜与鸡旦菠菜汤,另外加上团队自带的小袋咸菜,四个人吃不完,六个人刚够吃。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人太多,没有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