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借钱伟长逝世的新闻轰动性传谣“搏眼球”


   

 

    引言:这是一篇博客的部分内容摘录。内容讲的是反右之前,钱伟长的贡献。2010年8月3日的《作家文摘》援引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东方早报的文章说,2005年,钱伟长回忆,1956年,周总理召集一批专家,制定未来的科学规划。但是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钱伟长提交了一份建议,包括原子能、导弹、航天、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在当时,参加讨论的400多人中,只有钱三强和钱学森支持他。钱伟长回忆说,“他们两个人帮我谈判,吵了一年多,最后周总理说,'三钱'说的是对的,我们国家需要这个。”“三钱”因此出名。

    钱伟长先生在1949年至1956年的期间,为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少做出的两项影响深远的贡献:一项贡献是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制定了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还有一项贡献是他和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一起,为确定我国力学发展方向及力学人才培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任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吴明瑜先生证明:“十二年科技规划”是新中国建立后由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制定的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工作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副总理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主持,召集了来自全国各行各业600多位专家、学者,集中住在北京西郊宾馆,费时近半年(1955年秋至1956年春),确定了57项任务。在规划过程中,当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向国务院汇报的时候,周恩来提出要从这57项任务中找出特别紧迫的需要国务院支持的项目。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又另外组织了一个“紧急措施小组”,这个小组成员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黄昆、罗沛霖、王大珩、马大猷等人。

    “紧急措施小组”经过讨论,提出了6项内容,即原子弹、导弹、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技术、无线电电子学。因为前两项作为国防尖端项目,由国家另行安排,因此,就写出了需要重点发展的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技术、无线电电子学“四大紧急措施”的文件。这个文件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即决定在中科院新建了3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室,即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电子学三个研究所和在物理研究所内新建半导体研究室,还从各个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抽调了一批优秀学生进入研究所、室。钱伟长受命筹建自动化所并任所长。这四大紧急措施不仅是由当时世界科技发展形势所决定,也是代表世界技术革命的标志性领域,而且和当时中央决策的原子弹、导弹的“两弹”计划相一致。到1960年,苏联专家撤离中国以后,更显示出这个规划的超前性、正确性。当年,在“十二年科技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从此,“三钱”之名享誉九州,成为那个时代青少年仰慕的科学明星。

 

文章来源:

无定向导弹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c6c3b0100kl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