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火车站坐上高铁列车,不到1小时15分钟,便抵达了南京。不知不觉沪宁高铁已经正式运营一个月了,在它满月之际,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人对“高铁”的一点看法。
在沪宁高铁刚刚开通之初,可以说是备受非议。有人说99%的列车耗时都在2小时左右,其中最长的耗时2小时10分,比原来最快的动车还慢13分钟;还有人拍摄了照片,整个高铁车厢内仅仅只有一人;高铁票价比原来的动车票价要高接近60%(以二等座位作比较),让生活在中国最富裕地区的长三角老百姓难以承受……
拿高铁列车比动车慢来说,首先这个说法并不严谨。这种比较无异于田忌赛马,把高铁中的下等马与原来动车中的上等马作比较,其实应该是上等马与上等马比。如今沪宁间最快的高铁用时只有73分钟,比原来最快的动车要快上整整44分钟,较之其他一般运行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的普快、特快列车来说,更是优势明显,速度的提高有目共睹。
其次这个说法的潜台词似乎是想说:既然已经“高铁”了,那么所有高铁列车都应该比原先的动车快,运行时间应该是大幅度的缩短,这并不准确。沪宁间相距不过300公里,距离短,即便高铁的最高时速能高达350公里/小时,平均比动车节省下来的三、四十分钟时间,在人们的感觉中似乎也没快多少。但是如果距离长一些则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将来上海到北京,高铁最快只需4个小时,比现在运行的列车要快上7个小时,这就显得相当可观了,感觉上要快许多。所以并不能简单的以时间缩短的绝对值来判断沪宁高铁到底高不高速。
再者,也许这个说法是想表达高铁比动车快出来的时间并不值得人们多出53元(高铁上海至南京二等座全程票价为146元,原来动车二等座全程票价为93元)。但是帕累托理论告诉我们,当平衡的事务中某些环节被打破后,所有的环节又会重组,最终达到再次的平衡。当人们具有上述的想法时,完全可以选择更经济的长途大巴,并不是说沪宁间的交通只有铁路这一条路可以走,人们完全可以选择其它交通方式,或许客流的分流反而会促使铁路票价有所调整。
我想,“高铁”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上海正在举办世博会,当市内住宿资源十分紧缺时,高铁完全可以承担起分流世博客流的重任,使长三角的城市之间的“同城效应”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铁路可以为我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从建设角度来讲,2009年我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在建新线规模达到3.3万公里、投资规模达到2.1万亿元,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投资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火车头”。单从就业角度讲,2009年全国铁路建设为社会提供了高达600万个就业岗位。从营业角度来讲,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完成15.25亿人次,货物发送量完成33.2亿吨,为人们出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讲,随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的建设和投入运营,昔日“万国牌”中国铁路,正在铸就今天世界的“高铁中心”。
如果可能的话,请大家不要再一味拒绝“高铁”,多给这个新事物一些鼓励、一些宽容和一些时间。如果有假期,不妨亲自尝试一下高铁,体验一次愉快的旅程。
高铁,让生活更美好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