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不接地气人就不行了


    要在城里,我们肯定喜欢家里干干净净的不沾尘土,但在乡下不管你怎么打扫,往往屋里总有不少尘土,而在乡下生活惯的人并不把这个当回事情。在我的老家,无论是冬天冻土,还是夏天下雨,走在路上或者在地里干活,一脚浅一脚深地全是泥水是很正常的,乡下人的出产就全在这泥土里了,离了泥土就啥也没了。我老妈不喜欢楼房,她的理论就是楼房不接地气,对人不好。这也成为她老呆在老宅上的理由,那个地方是有地气啦,还有她的一点点地盘。听到我妈的地气理论,我就能想象她像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树儿,无法离开土地而生长。去年回家的时候,她能用大锹给地开口插肥,对我试着开的口不甚上眼,因为似乎不很整齐。在土地上,老妈就是权威,其实真正能让她看得上眼的活还真不多,而干活能让她看得上的也少,因为似乎没有人那么像她在乎地气。她也经常用这话说我老爸,鼓励他卧床的时候经常下地活动活动。

 

    我在乡间长大,喜欢听乡间的动静——风雨声、鸟叫虫鸣,也喜欢看乡间的风景——各类庄稼的盛衰更替,也能以一种很具体而自然的形态感受到乡土之中的那股气的存在。土气这个词,我想原来的意思似乎没啥贬义,但后来就变成了从你身上可以看到某种不合时宜的东西。我记得很多次,有我同学或者朋友到我老家的时候,我老妈就会给人打招呼,说我们乡下条件不好请别人多多谅解,但对老妈来说在这不好的条件里面似乎更加如鱼得水、自在自得,所以我的理解是地气就是适合你成长与感受的某种场。其实我自己也能感受到,在某些场合我会很自然舒服,在另外一些场合感到不那么放松,在这个意义上我与我老妈还属于同路人,因此我也特别理解她的自我感受。

 

    我自己对于地气是有感情的,我对母亲的地气是理解的,所以我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农家后代,是早农家的苗上长出来的材料。但我与老妈不同的是,我从来不简单地把自己归为只属地气,而是乐于更多地探索,寻找自己的真正边界与归属,而不是把地气看作自己的宿命,因此地气算我的渊源,而不是我的羁绊。而我要感谢我老妈的是,她虽然热爱她的地气,但从来不把她的热爱以做母亲的特权而来羁绊我,因此我与老妈以一种适当的距离感互相尊重,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一直觉得我的老妈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超越了常规——不把自己认同的东西强加于孩子的家长其实在国人之中并不是常见的。

 


昨日场景:拜会上海市民政局领导,沟通公益工作。去天津,再遇航班晚点。无语。

 

今日链接: 请各位博友关注左侧链接中的本人新书《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

 

今日小诗:

缘定

 

在这一生中,

或许会同窗共读,

或许会同舟共渡,

或许会擦肩而过,

或许会点头而笑。

但有些人是有些人的头版头条,

有些人只是有些人的微不足道。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排骨汤鱼

猪肋排两斤,头道水煮沸洗净后再另加水,并放姜块并食盐酌量,中火炖之一小时。一斤重的黑鱼两条,剖净后整条放入排骨汤中,大火炖至十五分,加寸长香菜二两左右,装碗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