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看到一个由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简称“OICA”)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根据数据显示,2009年,长安汽车以142.5万辆的自主产量,位列中国车企第一位、全球车企第13位,成为对中国自主品牌贡献最大的车企,也是唯一自主品牌产销过百万的中国车企。
同时,这份报告还显示,在入围世界车企产量排行榜25强的中国汽车厂商中,长安汽车成为唯一一家实际产量过百万辆的车企,达到了142.5万辆。而中国四大车企集团中的其他三强——上汽、一汽、东风三家合计自主产量共计170万辆左右。在自主品牌产量数据方面,长安汽车显示出了强大的领先优势。然而,在强大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长安呢?
在2009年,长安汽车所销售的142.5万辆自主车型中,微客就占据了总量的一半,达到75.7万辆(包括长安的54.7万辆,哈飞的15.7万辆以及昌河的5.32万辆);而组成总销量另一代块的乘用车部分,长安自主品牌自身贡献了10.6万辆,哈飞贡献了3.44万辆,总共为14.12万辆。另外,江铃2009年的总销量为11.5万辆,去掉福特全顺,销量为8.1万辆。由此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现阶段,微客对于长安销量贡献上的意义。
然而至今年5月以来,我国微车销量就一直开始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虽然上汽通用五菱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外,但其它微客企业却增长乏力。很显然,不论是从政策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的因素出发,我国的汽车销售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偏移。乘用车才是未来市场的主流。
2010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33,767万元提高到100,350万元,占合并净利润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4.56%上升到73.43%。这其中,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贡献的投资收益同比增加43,659万元;而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贡献的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3,225万元;另外,还有长安铃木的投资收益增加。由此可见,以微客为主要销量支撑的长安自主品牌,在对长安汽车的获益贡献上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反观,长安的乘用车制造部分,却以绝对的收益率为长安汽车提供了足够的利润增长。如此看来,对于未来的长安汽车来说,针对乘用车制造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面对于此,我们又得提一个问题,长安自主品牌能否造好乘用车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分析。但从目前长安汽车集团的实力来说,难度并不大。首先,有着汽车众多合资品牌的管理经验,以及对长安品牌本身的渠道、技术支撑,长安自主品牌就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发展。这点我们可以从悦翔销量的持续破万,以及长安CX30、奔奔MINI不断增长的势头就可以看出。此外,长安自主品牌庞大的自主研发队伍,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强力依托。
然而,就产品线构成来看,目前的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产品线的构成上,显得并不丰富,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长安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过,从近年来一系列的国内车展长安所展出的将要量产的概念车规模来看,长安还是有着很大潜力的。而在未来,进军B级车市甚至更高端市场的目标,可能已经在长安的谋划之中。如此,一旦这些待量产的车型在日后全部上市,长安自主品牌的产品线,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产品集群效应,此股力量不可忽视。
当然,除了在传统动力的乘用车制造领域之外。在目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新能源车产业部分,长安自主品牌也具备不俗的实力。目前长安所掌握的“整车集成及控制”、“电机及控制”、“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成及管理”都有着国际水准。此外,在更具前景的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上,长安也一直没有放弃。因此,站在新能源车的角度来看,长安自主品牌也具备了制造好车的能力。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目前国内各大合资品牌开始纷纷发布全新的自主品牌,也给长安等国内的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随着近期东风日产自主品牌——启辰的发布,以及广汽传祺的下线,加之上汽荣威、名爵品牌的日益强大,和北汽自主的雄心勃勃,长安自主所面临的对手个个强大。因此,长安所面对的竞争将是硬碰硬的较量,然而从企业的整体实力,不论产品还是技术储备上看,长安也并不落下风。如果在未来,销售手段能寻求新的突破,售后服务提升一个台阶,产品布局规划精准等这些软实力上能更上一层,长安是很有能力取得突破的。也许,届时的第一就能算的上实至名归了。长安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