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镇扩权”是旧思维模式


2010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强镇扩权城镇化建设助推器》为题报导:9月8日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容桂、北滘等10个特大镇街,正式开始行使县一级管理权限。至此,中国已有13个省市开展这一被称为“强镇扩权”的试点。
 
自4月28日中央编办召开会议,部署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起,全国13个省的25个经济发达镇扩权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陆续展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强镇扩权,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
 
细读后发现,“强镇扩权”实际是旧思维模式,在没有新的城市化指导思想下,改变“脚大鞋小”状况的办法。
 
从佛山市来说,地处珠三角,他本来就是珠三角城市群的一部分,从全国城市化角度看,珠三角城市群如何建设?区域经济体如何与行政区划对接?原有行政区划存在什么弊端?如何在体制上帮助区域经济发展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变“脚大鞋小”状况,这不是个事情,也不是我们这个世界大党和大国政府应有的胸怀与智慧。
 
其他地方的“强镇扩权”也一样,所谓“强镇扩权”就是赋予镇以县级管理权利,这是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如果设立“县辖市”,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当一个县和县级市,有一两个“扩权强镇”——县级市,就把这个县升格为副地级行政机构,有三四个“扩权强镇”——县级市,就把这个县、市升格为地级行政机构。那么,县、镇两级机构,发展经济的动力将是空前的。
 
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人个个想当官,当大官,平地升级、升格,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自己能为自己创造这一机会,其内在动力是不可估量的。同时,我国城市化,重在发展中小城市,小城市一是宜居,二是没有大城市病,三是没有大规模人口迁徙,四是没有治理风险等等,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后劲无力、可能经济增速减缓、内需增速跟不上的情况下,如果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设立县辖市,必然促进县及县以下区域经济继续高速发展,那将是我国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如果在几个大的经济发达地区,在京、沪、深等核心城区之外,设立全新的城市群(赋予部分省级管理权),或仿效建国初期的大行政区管理的模式一样,对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三地进行直辖式管理,那将又是一个新模式。而且,这是最简单、最容易办到的事情。
 
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有风险、有阻力、有难度;但行政体制改革若能促进经济发展,那是无风险、无阻力、无难处。且一定有新气象、新动力、新发展。这一点应该说大家都能预见到的,没点创新精神,想发展经济,那是痴心妄想。
 
 
                                         20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