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禁网门”事件大家热议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但关注的热度却依然相当高涨,真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何以高烧难退?就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网络言论自由,以及如何行使、又如何规范网络发言权的问题,与大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如果邳州禁止“乱说话”甚至动辄拘留网络公民成为标本、范例,日后发言权受到权力随意压制的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网络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开放的言论平台,可以尽情表达诉求,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网络尽管是虚拟的,可同时又是现实的,正如平时生活中要求说话办事讲究文明礼貌一样,网络发言当然也应该自我约束,有礼、有节、文明、谦抑,因而,反映问题,引起关注本身并无不妥,但粗言秽语显然是不对的,违背了文明上网的互联网自律公约。
而作为被监督的对象,手中公权在握者,既要有直面监督的勇气,更要有包容那些粗暴言论甚至侮辱性言语的雅量,身为父母官,子民偶有一些怨气、牢骚或者过激的言辞就受不了,甚至利用国家机器予以打压,显然表现出权力的傲慢和蛮横,这无疑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别是与温家宝总理近来一再强调的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事实上,从媒体披露的消息不难看出,老师们反映的教育局个别官员存在腐败问题固然有待有关部门介入查证,确有其事得依法处理,如属子虚乌有当予澄清,未有调查结论前就不能随意扣上“乱说话”的帽子;而教师们提出的某些福利、权益迟迟得不到落实,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急不可耐地发言“禁网”甚至抓人,难免有挟私报复的嫌疑。
在这个信息通道四通八达的时代,事实的真相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终究会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动不动挥舞权力的大棒压制,只能给人产生理不直、气不壮的“心虚”猜测和联想,其效果自然适得其反。而且作为政府部门、官员公开拒绝监督,谁还能奢望他们做到光明磊落,清正廉洁,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因而,“网骂”当休,“网禁”更要止。
网骂不对,动辄禁网甚至拘人更不该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