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只说了一句话


 

——《与神对话》读后随想

 

在美国人N·T·沃尔什的那部叫做《与神对话》的书里,作者心中的那个“神”,以通俗得几近琐碎的言谈,告诉了作者(也告诉了我们这些读者)许多先前不甚了了的“事实”和“真相”,要不是先前曾经粗略地涉猎过一些相关的典籍(书的作者通过那个“神”,将那些典籍里面艰深的文字,以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的理解力真的要被那些看似调侃却充满了无穷穿透力的谈论所“冲垮”了。

但是读过之后,细细品来,忽而觉得,那个“神”,说了这么多(关于成功、关于金钱、关于人际关系、关于性爱,甚至关于健康和长生,等等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其实就只说了“一句话”。

在我看来,这句非同凡响的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它前半句话是:“事物在其本质来讲,是没有对或错的。”后半句是:“尽管去做你真正热爱的事情!”

    这句话不得了,它颠覆了我们打“懂事”开始一直受到的主流价值思想的灌输,这句直达人心的话语,立刻在我的灵魂深处产生强烈的搅动和共鸣,令我们忽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解脱!

 

难道不是吗?我们每一个生活(生存)于这个世界的人,其实都被一种无形的枷锁所禁锢着,这个枷锁是我们(广义的人类)自己给自己带上去的——这个枷锁就是两个词:一个叫做“定义”,另一个就叫做“评判”。我们总是在每件事情上、在每个事物上做着无休止的定义和评判的工作,以为我们所定义的事物就是这件事物的本质,那些定义认为“对”的,就号召彼此去做,那些定义认为“错”的,我们便可以违背其自己的本性需求,远远地躲开。尤其是现代社会中,法律和道德,已然成为定义相关事物本质的唯一途径。我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一点,就是那个“神”告诉我们的,事物可能既是对的,也是错的,唯有在相对的世界里事物才非此即彼。而事物的本质原本是清楚的很的——“所有事物都是一切事物。”

其实,我狠理解人类从一开始就给事物下定义、做评判。聪明的人类知道,面对自身所处世界上纷繁复杂的无穷事物,如果没有一个定义的方式,便无法在日常的交流中对相关事物进行表达;如果不能对相关事物作出我们自以为是的“正确”的评判,这个世界便无法在一种必须的、有效的秩序中得以前行。然而问题在于,聪明的人类竟然被他们所提供的“定义”和“评判”给绑架了!伴随着我们对于事物本质的选择性忽略,我们慢慢地都沦为了那些所谓“定义”和“判断”的囚徒和奴隶!

因为定义和评判,是要以某一个参照物作为依据的。而我们所能获得的参照,正伴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的迅速演变,变得越来越不具有确定性,变得也发混乱起来。于是,我们把手段(办法)都当做了目标(本质)——我们都口口声声要认识真理,但在“神”看来,“你们不想认识真理,你们想认识的是你们理解中的真理。”

我们“理解中的真理”,便是我们先于事物本质的定义和评判!

 

那“一句话”的后半句便是以前半句为前提的。

因为在万事万物之上,都贴上了我们人为贴上去的定义和评判的“标签”,我们于是就在许多原本我们可以自由行走的道路面前停下里脚步。我们明明从内心深处分明感到有些事物是我们自身本性的所需,却因为那些“对”和“错”的标签的施威,吓得我们再也没有胆量和“理由”去从事我们想做的事情。所以“神”才会对“我们”说:“尽管去做你真正热爱的事情!别做其它事情!你的时间太少了。你怎么会想到要浪费时间做某些你不喜欢的事情来谋生呢?那算什么谋生啊?那不是谋生,那是谋死!”

于是,人类开始了一种集体的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自我压榨和自我欺诈。我们为着日后不再下地狱,便可以从“一开始”就让自己“处在地狱里”。我们从来就吧人生当做一种义务,必须渴求自己按照这个世界已有的价值框架来对所有的事物作出定义和评判,我们都认为自己只能做那些被认为“对”的事情,对那些所谓“错”的事情望而却步(尽管更多时候,我们的内心深处更向往着去做那些“错”的事情!)。于是,“神”向可怜的人们发出呼吁,要人们彻底地解放自己,让每一个人都全面地服从于自己的灵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避免如本书作者那样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困惑与痛苦。

正如“神”所说的那样:“事物是哦对或错,只是因为你说他而已。事物本质上没有对或错。”“‘对’和‘错’并非本质的条件,而是个人价值系统中的主观判断。你的自我是通过你的主观判断而被创造出来的。”

 

当然,在那样“一句话”之外,“神”还说了相关的东西。比如“神说,“一切都是生活,而生活是神的礼物。”

在“神”看来,对于事物的动辄定义和做那些无聊的价值评判,是聪明的人类最大的愚蠢之举。这不由令我联想到佛禅里面的观点论断。比如说,《金刚经》就有“善非善,名善;恶非恶,名恶”;老子也有著名的“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说某件事物的时候,我们的所指,其实并非事物的本质,而仅是被我们定义着的那样一个“名称”而已——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偈句)

《与神对话》的作者是在怎样的一种境遇之后擦爱写出(不,是记下)如此“透彻”的“对话”的呢?是因为他经历了常人不曾经历过的“非常”遭遇。现世的遭遇触动了他原本深藏着的灵魂,灵魂便以神的名义开始了充满惊心动魄的思考和对话。那些对话,其实我们都知道,并非源于什么“神”,而是作者长时间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语的真实记录。这种直达人心的言语表达,在某种程度上,近乎于是对于其所处地域宗教的反叛和清算。其实,那样的“反叛”恰恰是对事物本质的正本清源!是对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真相的还原!

 

在这本书里面,“神”讲了很多,但是归结下来,就是这么一句话,这么一句可能被世俗看起来是大逆不道的“大实话”。这句话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下真相:

1,世上万事万物,本无所谓“对”与“错”。所谓的对错,不是我们在无意识中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就是被我们异化了的对事物的表达。

2,不要去顾及那些世俗的定义或评判,事物的本质绝不会以人们的定义和评价而有丝毫的改变。

3,做你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和周围的世界共同认为“对”的事情;唯有如此,你才不会因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陷于无尽的苦恼之中。

4,不要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有任何的罪错感。只要你认为你想做,对你来说,就是“对”的,不要在乎别人的评判——只要你肯为此付出代价。

5,人生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次机会。既然是机会,何不尝试做自己要做的呢?

6,存在和行在是有区别的。行在是身体的功能。存在是灵魂的功能。灵魂是永远的存在。它是自在的存在,不随身体之行而改变,不因身体之行而存在。

 

由此想来,我们那些深邃莫测的宗教文献、或者语句艰深国学典籍,洋洋洒洒千言万语,其实为的都是一个目的,就是提醒善良的人们,不要被伴随着自己成长所不断被灌输的各式“定义”和“判断”所控制了,要在不断成熟的同时,洗去附着于头脑里和心灵中的残渣污渍,让自己的心灵,回归到婴儿时的清澈透明。那样,你看待任何问题,便不会为世俗装模作样的价值评判所左右。

因此我说,在《与神对话》整本书里,神只说了一句话。如果“这句话”让一个诗人来说,便是但丁《神曲》里那句著名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因为在“神”看来——

做任何事情的理由只有一个:向宇宙表明你的真实身份。

 

 

                                蓝山 2010年9月5

                                    感于 若愚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