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变身公募


作者:张妍 综合报道

 

李连杰苦撑的表情还尚未从人们的印象中消失,壹基金迎来中国慈善业的里程碑事件。公益组织壹基金日前已被批准为公募基金会。
 
据壹基金工作人员透露,壹基金已于去年12月在深圳市民政局成功注册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并将于2011年1月11日下午在深圳举行揭牌仪式和新闻发布会。这意味着壹基金从此具备独立的法人身份,可以公开募款。
 
四个月前,李连杰还在无奈坦言,“壹基金是一个已经出生的孩子,但是没有身份证。”为了获得一个独立合法的身份,壹基金在去年初就开始酝酿“单飞”,在民政部办理公募基金会申请程序,想要脱离“挂靠”三年的中国红十字会,但一直无果。此次,壹基金迎来华丽的转身:转型为公募基金会,具有独立向公众募集善款的资格,已经3岁的壹基金终于获得了弥足珍贵的“身份证”。
 
壹基金的法人代表由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担任,秘书长则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担任。而理事会成员,除此前对外提及的王石外,还将有马化腾、马云、冯仑、柳传志等人。
 
在即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壹基金将就基金会转型过程、基金会理事会构成、为何在深圳注册以及未来公众捐赠渠道等问题对媒体作出解释。
 
【独立办“公”】
 
壹基金的坎坷成长暗示了民间公益基金尴尬生存的公开秘密。这个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明星发起的公益组织,自2007年成立,到现在已募得善款超过28亿人民币,并成为中国最透明、最有影响力的非官方慈善基金,但却因为缺少独立合法身份,一度陷入自我发展的困境(详细请参阅gemag.com.cn《李连杰困境》一文)。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基金会分为公募和非公募两种。公募基金可以面向公众募捐,而非公募基金则没有这个权力。从现行法律法规来看,由于公募基金会的官方垄断背景,民间很难成立公募基金会,这成为在法律层面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制度瓶颈。
 
一方面,壹基金没有独立的账户和公章,只能挂靠在红十字会这样的官方机构下才能获得全国性募捐的资格;另一方面,其筹得的所有善款均进入红十字会下属的银行账户,壹基金无权自行使用,每一次财务支出都需要由6个人组成的壹基金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同意,且必须经过红十字会的批准才能划拨善款。
 
种种束缚让这位功夫明星颇为无力,摆脱无力感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壹基金公募化以及独立运作。如果想迈过全国性基金公募身份的“门槛”,就必须获得省部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以及民政部对其公募身份的认定。此次,壹基金抓住了政策契机,终于“冲”进了公募基金会的圈子。
 
【落户深圳】
 
去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共同签署了关于民政事业综合改革合作协议,其中授权深圳开展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试点探索。有评论认为,“深圳正像30多年前的经济改革一样,又一次站在了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开放前沿”。
 
这项特殊的政策为壹基金的“重生”带来巨大希望。意识到民政部登记注册难以实现,壹基金转而在深圳注册。
 
1月7日,壹基金执行主席周惟彦发表了一则颇有激动感情色彩的微博,“看到了‘民政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深圳不仅仅是经济改革的特区,也是民政事业改革的特区,这个拥有中国最多志愿者的城市在慈善公益发展史上必定将留下闪亮的足迹。”
 
各方消息也普遍看好壹基金落户深圳以后的发展前景。独立法人身份意味着这个民间机构不再挂靠在其他机构下,拥有了向公众募捐的合法性。在以后的运作上,壹基金将更具自主性。尽管在地域划分上属于地方性公墓基金,按规定捐款行为需在深圳,但壹基金的宣传效果和声望并不会局限在深圳。
 
【领跑慈善竞争】
 
壹基金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公募基金会下面的基金成功变身为公募基金会的基金。据《京华时报》报道,中国公益事业的领袖级人物、希望工程的发起人徐永光表示,这种壹基金在操作上的变通对其他有转型需求的基金和非公募基金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一条路不能走,就要想办法通过另一条路实现目标,这是壹基金这次转型中最重要的启示。”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同样表示,壹基金的转型对中国活力欠缺的公募基金会来说,带来了“竞争发展意识”。
 
公益慈善是一个内涵更丰富、更具创新空间的概念,旨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在创新与灵活上,非公募基金会更具优势。壹基金晋升公募,有助于打破中国慈善环境的“倦怠”,也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壹基金在筹款和资金的使用上,对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注重,无疑会对已有的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会造成压力和挑战。
 
目前,北京、上海也正在考虑为优秀公益组织的注册放开空间,给一些运作优秀的非公募基金会“转正”机会,期望借此来刺激活力不足的公募基金会环境,带动起整个基金会行业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