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提高印钞产能,不如提高用卡水平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发表署名文章称,央行在货币发行和反假币方面面临五大压力。他特别提到,与每年将近20%速度增长的现金需求相比,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相对缓慢,反假币提上日程,但仍将受造假者挑战。

他坦承,一方面影响现金的因素有经济的、金融的,有政策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等多方面因素,这对央行预测现金运行趋势,投放现金增加了不少困难。据统计,至201011月人民币流通量已达4.23万亿元。

另一方面,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现金的需求。由于货币印刷具有的特殊性,无论是印刷货币所需要的各种材料、防伪技术、人工等方面都需要极高的标准。与每年将近20%速度增长的现金需求相比,人民币印刷能力的增长则相对滞后。

第三方面,假币问题和因携带现金而引发的社会犯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有蔓延之势,为公安机关打击假币和社会犯罪的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打击成本亦水涨船高。

既然在货币现金产能的提高和社会对现金消费日益增长只见存在着如此巨大的矛盾,而真正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的金融产品——银行卡,在该文中甚至未以提及,足可以反映出银行卡业务发展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从数字看,国内银行卡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央行2010年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中显示,截止到20109月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3.80亿张,人均拥有量1.78张。在第三季度内,银行卡消费业务12.59亿笔,金额2.6万亿元,卡均消费金额和笔均消费金额分别为1091元和2062元,卡均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4%

相比较现金而言,制造卡片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货币。货币设计与生产,不仅要考虑不同币值的艺术图案,更重要的是防伪技术,从纸张、油墨,到票面的多重防伪技术等等,其消耗的人力、物力使得印币成本居高不下。而银行卡的成本将大幅降低,除了在卡片的安全性上要严格保障外,对于卡面设计、印刷等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并且可以比较随意发挥和创作,相比较货币的严肃性而言,银行卡则多了几分艺术性。

更要考虑的问题是货币在发行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和损耗成本。货币在印刷完毕后,面临着发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需要提高货币在发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保安人员、专用运输车辆等等;货币在流通使用了一段时间后,还面临着回收销毁等诸多环节;消费者大量使用现金,还增加了社会犯罪问题,包括:盗窃、抢劫、假币等,这些问题的都间接地增加了货币发行中的综合成本。

银行卡配套的设施主要就是ATM机和POS机,不存在运输、销毁、人工等巨额成本。尽管配套设施的单机成本相对较高,但通过提高银行卡的规模化使用,也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银行卡犯罪问题虽然有增加的趋势,主要反映在伪卡、盗刷,但这些问题主要是持卡人没有做好对银行卡的保护,才使得犯罪分子得逞,但相比较货币发行中的犯罪问题而言,银行卡的犯罪问题仍然是可控的,其安全性也比货币更有保障。

    因此,与其花费大量成本区提高印钞产能,不如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完善用卡环境,提高用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