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支44%用于养活公务员”,公务员收入怎能提前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由于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上中国经济结构本身的问题,以及存在较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使得国富民穷这一现象凸显出来,甚至在社会上出现了“中国万税(万岁)”的说法。虽然是牢骚,但反映的是事实。

  高税费之后有其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每年支付的行政支出是个天文级的数字,分摊在个人头上,大约十名职工养活一名公务员。政府开支中44%用于养活公务员,类似的数字在日本是2.5%,美国则是15%。这无疑需要庞大的收入渠道来支撑。在“土地财政”之前,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如2006年,税收收入占到了全部财政收入的95.7%。而最为人诟病的土地财政,近年来已经成为为政府财政输血的“大动脉”。(凤凰财经)

  中国的事情往往都是很难说清楚的,或许说清楚反而对某些集团不利,而稀里糊涂反而彰显“和谐”,这是中国的特点,或者更确切地说,这是中国的特色。就拿中国政府开支和公务员工资来说吧!曾有官员表示,与国外很多国家相比,中国的政府支出并不高,而且中国的公务员工资偏低。他还称,在预算报告中讲清楚“三公”支出仍存在困难。而老百姓则认为政府开支与公务员工资太高,远远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

  与以前有官员声称的中国人看病不难也不贵如出一辙的是,他们提出的惊人理论都习以为常的被冠上了“与国外很多国家相比”,中国的“政府开支不高,公务员的工资偏低”云云,其实类似的“与国外相比”,并非独创,经常当人们指责中国房价过高时,会有政府官员或专家跳出来说“与国外大城市相比,我国的房价并不高”,当某某垄断资源被任意涨价后,面对公众质疑,也经常会有人跳出来要么声称“与国际接轨”,要么也是“与国外相比,并不算高”等等,“与国外相比”作为理由来回应公众质疑几乎简直已经成了官员们最无耻的理由。

  美国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配率)为58% ,中国工资只占GDP的12%,加上农民收入不到GDP的10%,老百姓工资总额不到GDP的22%。可以这么说,占 GDP的1/4却养活了99%的民众;而且,这1/4的GDP中, 却有1/3的GDP 是被腐败了,被1%的人掌控着,然而,又有那个官员或专家为劳动者呐喊过?

  中国的行政成本是欧美国家的9倍,官民比例是欧美国家的5倍。平常时期,说是要拉动内需,公务员给自己加工资;金融危机来了,说是要稳定公务员队伍,又给自己加工资。而每次加工资,什么时候经过他们的主人---------十三亿中国人民听证了?同意了?一方面,高官嚷着为公务员加工资,另一方面,更有某高官恬不知耻地称,为工人加薪将引发通货膨胀!

  据百度网,中国的“公务员”,按照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务员法》的界定,大体上是通常所说的“党政干部”,包括了“党、政、群”三大领域,“财政供养人员”,包括了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两者的工勤人员和退休人员、农村部份领补助的村组干部,目前规模约为5,000万人。相对于中国13亿6千万的人口,也就是说每27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财政供养人员”。按照8万亿财政收入的44%平均分配在这5,000万的“财政供养人员”上,平均年供养金是70,400元人民币,据统计,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人民币,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财政供养金”是城镇人均收入的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0倍!

  正如,任志强曾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进程,是用试错来求证正确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特色制度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因此从来没有人考虑过这种试错过程中的制度成本。也正由于没有人对改革试错过程中的制度成本承担辞职或更重的经济责任,于是也就没有人关心和在乎一种改革制度或调控措施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了,因为错了也没有人需要为错而脸红。

  制度成本太高,发展必将难以为继。当国家在强调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要求民众承担责任时,应首先想到国家存在的前提是国家在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就像“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一样。因此,中国公务员的收入只能与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收入同步,不能提前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