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卖楼捐灾区承诺咋成了“只捐一条正面新闻”


    

成都市卖楼捐灾区承诺咋成了“只捐一条正面新闻”  刘效仁

20日晚上,韩寒在博客发帖《你是谁,问这个干什么?》:“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成都政府宣布,新建成的政府大楼将拍卖,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捐助灾区,这条新闻引起了人们很大关注和好感,我是一个很幼稚的人,我觉得这样的场合这样说的话,一般总是作数的……但朋友说,人家政府早就偷偷入驻了”。韩寒致电核实此事,被政府反问“你是谁,问这个干什么。”一夜之间,帖文被转发到各大论坛,“成都政府对汶川地震灾民食言,政府机关早已入驻豪华办公楼群”的消息迅速传开。21日下午,成都市政办公厅信息公开处工作人员证实,新行政中心一定会卖,政府机关只是暂时留守。(2011-01-23山东商报)

其实,这个占地255亩左右,面积约37万平方米,投资额约12亿元,总价估计在25亿元以上的成都市新行政中心-“芙蓉花开”从搬迁伊始就伴随非议。中央美院建筑系教授傅刚对该建筑的评价即是“糟蹋土地、破坏城市空间、浪费人财物力资源、幼稚、愚蠢。---一言以蔽之‘没文化’”。且被曝其搬迁未经过国务院批准,属于“违法建筑”。 (20080721日新快报)甚至坊间传言说,某位国家领导人在抗震救灾时看到这个奢华的政府建筑群后十分不悦,于是就有了“新行政中心处置变现”的决策。

可见,当初市政府变现的承诺,是迫于方方面面政治和舆论压力的无奈选择。当时舆论就认为,虽如此仍需追究成都豪华政府楼搬迁程序违规的责任。但无论如何,知错就改,还是得到了公众的好感。由于此前就备受责难,善良的百姓一定相信,成都市会迅疾行动,兑现承诺,将功补过,以挽回公信力的损失。“这样的场合这样说的话,一般总是作数的”或许正是出于如此善良的想法,于是许许多多的人早就把成都市府的承诺放在了脑后。

然而,不仅一拖两年多时间未能完成变现,兑现承诺,更有四川省成都市网友 [小李0356]公开披露,“在这两年的搬入中,一直是试试探探,偷偷摸摸地进行。刚开始进去的数个单位,办公时关着门,门口不安部门指示牌。看到民众没反应,更多的部门搬入,随着旁边每平方米3600元(同等地段8000元)的成都市级机关公务员住宅——南苑,东苑的落成,现在全部搬入。可见,政府对外宣称的“只是暂时留守”,显属欺人之谈。

正如韩寒在博客中所说,“号称要捐将近20亿的楼的成都政府,最终如果只捐了一条正面新闻,未免不公”。这首先是对灾区百姓的不公,因为2年过去了,汶川地震的余伤尚未散去,重建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0亿的捐助决非一个小数目,如果重要项目中已列入了此笔捐助,自是影响了重建的进程,对于灾民来说,情何以堪?对于全国的百姓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汶川地震举国上下齐伸援手,包括乞讨者都献出了所有。可当人们一旦发现,成都市政府早把当初变现捐助的承诺置于脑后,情何以堪?从网友的跟帖就不能发现,其中充盈了不满、抱怨乃至后悔的声音。

要问的是,成都市府卖楼捐灾区承诺为何只有韩寒还记得?或因他“很幼稚”,喜欢较真,追根刨底。更因为他是一个执著于公共话语的公民。不仅赛车玩得好,且始终关注社会民生,擅长公共评论,以博客为阵地,指点江山。这是许多的媒体记者所不及的。他们常常的轻信,对于政府变现承诺喜欢捧臭脚,却对是否兑现不感兴趣,也缺乏一追到底的执著,便直奔下一下新闻热点而去。加上职能监督部门的失察失守,这也为一些地方政府和一些知名企业“只捐一条正面新闻”而食言自肥提供了空挡。对于拥权自重的政府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韩寒,需要更多的公民,更多的记者睁大了监督的眼睛。

http://news.163.com/11/0123/03/6R28JKBN0001124J.html

http://news.sohu.com/20080721/n258260472.shtml

通联: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刘效仁,235300,电话,05578095386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