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然妈妈】走进非洲——卡伦故居和花儿盛开的地方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是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在1937年发表的第二部作品,即自传体小说。伊萨克·迪内森以优美的文字叙述了1914年至1931年她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充满深情地回忆了非洲的自然景色,动物和人。故事缠绵悱恻,扣人心弦。字里行间体现出作家对非洲风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恋,处处洋溢着散文美的内涵。《走出非洲》出版后,曾多次再版,不仅在东非和英语国家畅销,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也有中文译本在中国大陆出版。后来,小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由美国知名电影导演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执导,并在1986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所以,当我来到内罗毕的时候,立刻把参观卡伦(伊萨克·迪内森)故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上图和下图都是是卡伦故居的外观。

 

卡伦本人的真实照片

 

 

这一整套的机器如今看起来已经很是古老与破旧了,你们能猜出它当年事做什么的吗?(答案在文末揭晓)

上面这些机器应该是犁地的……

这个机器是干什么的了?是不是也是犁地的?我有点忘了。

 

    我只是拍了一点卡伦故居的照片,因为这里是博物馆性质的地方,大多数的物品是不能拍照的,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定。不过,卡伦在当地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远远不止这几张照片所及。很多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人,通过《走出非洲》而认识非洲,认识肯尼亚。肯尼亚的很多很多,也因此为世界所熟知。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内罗毕的超市,我们看到那里有很多当地的特产,当问及哪种最好时,当地人告诉我们,是带有“out of afria”的logal的。可见,这部作品影响之深远。

    内罗毕虽然不大,除了有这些文化之外,它真可以算是花园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各种花花草草,虽然我是农大毕业的,但是不要说这些花草的名字,连他们的门、纲、目、科、属、种我是哪一样也说不出来啊。我只是不停地重复一句话:美,太美了!







































   














































































































这是我唯一知道名字的,当地人告诉我,这叫“澳大利亚火焰树”。天啊,居然没有在澳大利亚看到!





    真的是太美了!
   (谜底揭晓,上面的机器是榨咖啡的,原来如此高雅的东西也是被这些“破铜烂铁”加工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