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钢铁产业将迎来市场拐点


  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于正在谋求壮大的陕西钢铁行业来说可谓是好事连连,先是筹备已久的西安红光钢材交易市场得以正式开业,后是由地方政府力推的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钢铁集团”)挂牌成立,均为这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西部省份的钢铁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伴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以及获批不久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以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大开发主战场的钢铁市场开始逐年升温,出现了供销两旺的良好态势,而陕西钢铁集团这一产能达1000万吨的钢铁巨头的横空出世,则预示着持续数年的陕西省内钢铁产业的整合计划初步得到了实现,由此,陕西钢铁产业也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拐点。

  陕西钢材市场持续升温

  当前,在扩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的现实情况下,战略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得到凸显。

  据记者了解,陕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均居国内前列。该省铁矿石储量虽说在全国范围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但却相对比较集中,大都分布在商洛以及汉中地区,保有储量为5.8亿吨。然而,这些让省外钢铁巨头垂涎的铁矿石资源却因为开发不足而导致陕西钢铁产业的产能很低,而刚刚过去的2010年,陕西省内的钢材产能严重不足,其产业规模还不到全国1%,连当地市场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更不用说进军周边市场了。

  “其实不仅仅是陕西,整个中西部地区未来对钢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这从目前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能看出来。”一位钢铁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一份钢铁产业权威报告显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以陕、甘、川、渝、黔等省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年钢材需求量惊人,而这一地区目前的钢材自给率尚不足50%。以陕西为例,数字统计,2009年,该省钢材产量为887.34万吨,而2010年前三季度,陕西钢材产量则为712.67万吨,即便是乐观估计,其年产量也不会超过1000万吨。因此,陕西钢材市场的前景让人充满期待。

  2009年6月,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正式设立,陕甘两省尤其是陕西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不断向高水平高起点迈进。资料显示,陕西目前的年钢材消费量为2000多万吨,这让正四处寻求市场的国内钢铁巨头们惊喜不已,他们纷纷在此设点布局,以图分割这一市场。

  对此,陕西省国资委官员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西部相当多的投资计划都集中在陕西,但建设这些项目所需的大量钢材却需要从省外购买,因此,陕西必须扭转这种局面。

  而最新的统计数字也显示,2010年陕西钢材市场价格总体呈小幅上涨,以11月份为例,该省主要钢材品种综合平均价格为5404.07元/吨,与10月份相比上涨0.0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0.61%。与此同时,陕西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分局也在对当地主要钢材市场15个品种的监测数据显示,陕西省内主要钢材品种综合平均价格为5508.34元/吨,比上周上涨0.45%。

  而这些因素都在说明,未来的陕西钢材市场必将持续升温,这也必然要求陕西进一步将钢材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提升其钢铁产业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

  事实上,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陕西早在多年前就试图将省内钢铁产业进行整合。对此,陕西省发改委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相对而言,陕西的钢铁企业规模小,产能少,布局分散,这与陕西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地位不符,所以推进产业整合,把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势在必行。

  陕西钢铁物流新格局形成

  进入2010年以来,随着西安城市规划的大调整、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以及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陕西钢铁物流业在当地政府积极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带动下,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据了解,地处西安市东二环外,占地40万平方米的西安中储物资城钢材市场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规模的大型现代化钢铁物流中心,据悉,此中心目前承担着陕西省生产建设用钢的40%以上。

  而随着陕西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重点物流项目西安红光钢材交易市场在2010年6月3日的正式开业,加上位于陕西宝鸡市的陕西天润金属物流有限公司,陕西关中三点一线的钢铁物流新格局也随之形成。而这三大钢铁物流中心则保障着陕西每年钢材需求量的60%以上的供应量。

  资料显示,地处西安市红光路58号的西安红光钢铁物流园(原西安钢铁厂)是由陕西钢铁产业的龙头陕西龙钢集团公司联手陕西君辉实业集团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一个集钢铁生产、流通、加工、仓储、配送、市场交易、信息服务、商务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物流集散基地。

  早在设计之初,西安红光钢铁物流园就被陕西省政府列入全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并予以政策扶持。因此,开业仅半年时间的西安红光钢铁交易市场便已初露锋芒,发挥着起引领全省钢铁物流园区发展的作用。

  对此,西安红光钢铁物流园区总经理周胜利表示,红光物流园创建伊始,便相继有中钢公司、恒越板材、陕西元钢、东钢公司等多家大客户入驻园区开展经营活动。尤其是其主营的钢材仓储业务量逐年攀升,而截至2010年11月底,红光物流园钢材吞吐量已超过130万吨,统计销售收入则可突破50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经营理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陕西省政府提出的“三百园区”,即销售收入100亿元、仓储吞吐量100万吨、钢材生产100万吨的构想将会实现。

  而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宝鸡市的陕西天润金属物流有限公司也通过几年的艰难改制,已成功转型成为一家新型高速运转的钢铁物流中心。   

  事实上,作为一个新兴的钢铁物流集散基地,西安红光钢铁物流园并没有满足于钢铁交易,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西安周边数量庞大的废钢采购市场。

  而其母公司陕西龙钢集团作为一家以采矿选矿、钢铁冶炼、钢材轧制等工艺为主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每年废钢铁需求量约为100多万吨。但让人遗憾的是,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每年生产回的约80万吨收废钢中80%以上废钢被外省采购商采购,直接运往河南舞钢、安钢、湖北鄂钢、大冶钢厂、四川达钢、长钢等地,而这则造成大量废钢资源与陕西税收收入的共同流失,给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因此,早在2008年西安红光钢铁物流园就涉足废钢采购领域,并先后建设了废钢加工车间一期、二期工程,形成20万吨废钢加工能力。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10年西安红光钢铁物流园废钢经营量全年大约为1.1万吨。

  与此同时,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陕西虽在西北钢材物资贸易现货交易中占据相当重要位置,但随着钢材期货交易的开通,包括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却至今没有正式的期货交割仓库。

  而随着2010年7月30日陕西龙钢集团生产的“禹龙”螺纹钢被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批准为注册交割品牌,已经初具规模的红光钢铁物流园凭借自身在区位优势、仓库规模、硬件保障、经营业绩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于2010年11月向上海期交所正式提出指定交割仓库的申请报告,以期为陕西钢铁期货交易尽一份力量。

      事实上,早在在2009年,陕西省国资委就已经将西安红光物流园列入上市公司推荐名单。据悉,该公司目前正在积极与证券商、投资伙伴进行密切交流沟通,进行公司股份制改造工作的前期准备。而刚刚过去的2010年,已经羽翼渐丰的红光钢铁物流园也开始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陕西钢铁物流产业的历史,并带领这一产业快步疾行。

      初步实现省内钢铁产业整合目标

  然而,对于陕西钢铁产业来说, 刚刚过去的2010年最让人振奋的并非是钢铁物流业的变化,而是陕西对省内钢铁产业的成功整合。

  2010年9月29日,筹备已久的陕西钢铁集团暨陕西钢铁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正式挂牌成立。以此为标志,陕西基本实现了对省内钢铁产业的整合,据悉,这一全新亮相的钢企巨头的产能规模将超过1000万吨。

  而根据此前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陕西省政府也相应的制订了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产业长远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为冶金和相关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9年4月,陕西省政府在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中提出“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现有钢铁企业为基础,推进钢铁产业的整合重组,组建陕西钢铁集团,实现省内钢铁企业的全面联合”的目标。

  根据这一方案,陕西省国资委、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西有色集团在2009年8月共同出资36.9118亿元成立了陕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之后,陕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迅速完成了对陕西龙钢集团的股权重组,并通过实施钢铁系统技术改造,在韩城形成了7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

  一年后,陕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陕西钢铁集团。

  而在此次揭牌仪式上同时揭牌的陕西钢铁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则由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汉中市国资委、汉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亿元组建。

  与此同时,新组建的陕西钢铁集团也将以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进一步加快推进汉中钢铁企业整合重组进程,同步启动对陕西汉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陕西略钢公司、略钢厂的重组工作,并加快实施汉中钢铁产业升级和灾后重建项目以及略钢优特钢技改项目建设,从而最终在汉中形成500万吨钢的综合产能。

  届时,陕西龙钢集团的整体产钢能力将达千万吨以上,而且其产品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对此,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在专门发给这两家公司挂牌成立的贺信中说,近年来,陕西认真贯彻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不断提高钢铁产业发展水平,目前,钢铁工业已经成为陕西的支柱产业之一。  

  赵正永表示,陕西钢铁集团的成立,标志着陕西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必将对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希望陕西钢铁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开拓创新,积极推进陕西钢铁产业的进一步整合重组,加快实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为陕西建设西部强省作出应有贡献。

  而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则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表示,陕西钢铁集团和陕西钢铁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陕西钢铁企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平台上。希望企业和政府有关方面,加快推进汉中钢铁企业整合,加快技术改造,保证企业稳定发展,早日实现陕西钢铁南北比翼齐飞的局面。

                     南北两翼战略格局形成

      当前,拥有丰富资源的陕西钢铁产能不足全国1%,因此,陕西钢铁集团的成立对于陕西来说意义深远。

      对此,陕西钢铁集团董事长张丹力表示,目前,陕西钢铁集团已经顺利地完成了龙钢集团的重组整合工作,并且启动了投资35亿元的钢铁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因此,到2010年底,龙钢集团已达700万吨以上的钢铁生产能力。

      而按照计划,一旦汉钢、略钢资源整合后,将与龙钢进行内部重组,从而最终构建成陕西钢铁集团这座大厦。因此,陕西龙门钢铁集团成立的同时,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也一并揭牌,目的就是加快推进汉中钢铁整合重组进程,加快实施汉中钢铁产业升级和略钢优特钢技改项目建设。

  正因为这样,谈及陕西钢铁集团的未来,张丹力显得信心满满,他乐观的向记者表示,当前,陕西钢铁集团已经确立了‘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即到2015年末,钢产量达1千万吨以上,营业收入500亿以上,并进入国家重点大型钢铁企业之列。

  与此同时,陕西钢铁集团也将在节能减排等项目上狠下功夫,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系统效益。在做好整合重组、集团管控、节能减排、挖潜增效等工作,抓好韩城项目达产达效的同时,陕西钢铁集团也会将新汉钢的发展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抓好汉中项目建设工作,为新汉钢积极地输入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为新汉钢完成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水平升级、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早日形成陕钢集团“南北两翼,比翼齐飞”的局面。

  而陕西省国资委副主任刘阳则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表示,陕西钢铁集团及陕西钢铁集团汉中钢铁公司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快整合重组步伐,早日完成整合全省钢铁企业的历史任务,为陕西钢铁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剑指关天经济区钢铁产业基地

  事实上,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来的“十二五”期间,陕西钢铁产能将超过1200万吨。

  而随着陕西对省内钢铁产业整合的完成,占陕西钢铁集团半壁江山的陕西龙门钢铁集团的生产能力未来将超过7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整合后的陕西钢铁集团汉中钢铁公司也将突破500万吨的产能规模。

  与此同时,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也为刚刚跻身这一区域的陕南小县柞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陕西铁矿石最为丰富的地区,柞水当地政府大胆提出,举全县之力把小岭工业区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深度开发矿产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矿产冶金工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柞水打造成为经济区内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的供应基地。

  按照这一思路,2010年柞水将以大西沟铁矿800万吨菱铁采选项目、公辅设施项目、尾矿综合利用项目、龙钢集团公司80万吨轧钢项目为重点,继续坚持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工业化道路,从而最终形成矿产业、球团产业、钢铁产业、新型建材产业、有色深加工等五大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