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从网上了解到,喜林阁是个不错的住宿选择。到后发现,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Hotel。它建于1843年,已有近170年的历史,是英国差会姑娘楼旧址。这是一个两层的纯英式别墅,二层有回廊,底层有庭院,坐落在西林门口的对面,直望日光岩,与菽庄、琴园等都只有几步之遥。引用鼓浪屿手绘地图上的原话,“白天热闹,入夜后却寂静得能听到呼吸声。”总共只有十个房间,但各房的内设各异,有海景的,有竹影的等,与很多大宾馆标准化的设计相比,有着更多的情趣和选择。其值得掰说的优点还不止于此,更让人称道的是,它还有阅览室,里有图书、杂志、小人书、联网电脑等,孩子尤其喜欢。我也去过很多地方,住过很多宾馆,但愿意拿出宝贵空间来做知识传播场所的Hotel,似乎很少见。没见过房子主人或经营者,但我想他一定对于图书的重要性有感性或理性的认识,这是值得很多住宿业举办者借鉴的。
鼓浪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酝酿出了独特的文化和建筑。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有几个数据可资说明。一是鼓浪屿曾有13个领事馆,英国、美国、荷兰、葡萄牙、法国、日本、德国、丹麦、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挪威、瑞典等均在此弹丸之地设有领事馆。那段历史是耻辱的,值得铭记。但我们今天仍可想象,当年的鼓浪屿是如何的一种景象。如今,物是人非,领事馆旧址仍在,但早已是另一番境况。比如,现编号为鹿礁路16号的原英国领事馆已成为了鼓浪屿管委会的办公场所,西班牙领事馆变成了康怡园,日本领事馆是厦门大学教师宿舍,但从外面看,已很破旧了,据说要改修成宾馆。每一个领事馆的建立都有其故事,其变迁也有其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不堪回首,也可能会引发出种种话题。但不管如何,鼓浪屿见证了中国曾经的一段历史,这些风格各异的领事馆也成为了今天游客们驻足观看的景点。二是鼓浪屿只有2.4万居民,却有500余台钢琴,是人均钢琴最多的地方。特别是菽庄花园里的钢琴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有特殊的地位,里面陈列的30多架钢琴,架架出身名贵,有的还是世界之最。比如琴身世界最大、音响最为洪亮、19世纪初制造的四角钢琴克莱门第等。古话说,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鼓浪屿有如此珍贵的钢琴博物馆和如此多的钢琴,那是因为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音乐土壤,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湟、许斐平等均出生于此。走在胡同里,能经常听到别墅或平房里飘出的钢琴声,音乐厅则几乎每天都有钢琴演奏会。比如我们所住期间先后有《陈珍妮老师学生小钢琴家新年音乐会》、《钢琴独奏音乐会——陈瑶》、《古典钢琴小品专场音乐会——厦门思明区音之跃钢琴艺术工作室》和《乘着歌声的翅膀”——钢琴、长笛音乐会》。这真是一个钢琴的世界,一个音乐的世界。三是鼓浪屿有众多别墅,据“工部局”年报统计,仅华侨就建造了1000余幢。这些别墅的主人大多不是鼓浪屿人,多为周边地区的华侨、富商。他们在外发财后第一想到的是光宗耀祖,叶落归根。除求晚年过得安稳外,也要为后代作好安排。另外,鼓浪屿是公共租界,他们认为租界最为安全,便纷纷到鼓浪屿上建造别墅洋楼。鼓浪屿的别墅多为中西合壁,令我们欣赏不完,多数游客会造访的有黄家花园别墅、番婆楼、廖家别墅、林文庆别墅、观海别墅、八卦楼、大夫第、金瓜楼、海天堂构等。这些别墅有的是继续由其子孙后代居住,有的人去楼空,有的成了公共场所,有的破烂不堪,有的修旧如旧,但它们都凝结着创建者的财富、荣耀和爱心,共同构筑起鼓浪屿这一人间天堂。
鼓浪屿不仅历史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其自然环境也独具特色,使人心旷神怡。现在是冬季,我们所在的几天恰巧阴天,甚至有点冷,不适合下水嬉玩,但能想象得到,每逢夏日,这里的沙滩是如何一个热闹场所。人喜欢,鸟也喜欢。在最近一次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有一道题目是问澳大利亚国徽的两种动物是什么,有三个答案供选择,一是袋鼠,二是树袋熊,三是鲕鹋。那次的答题者选择了一二,但正确答案是一三。当时我就想,若我来选择,也会选择一二,因为鲕鹋(被誉为澳洲鸵鸟)这种鸟我从来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但在鼓浪屿的百鸟园(琴园),却有好几只鲕鹋,体大而可爱,算是圆了认识梦。当然,既叫百鸟园,可想而知,里面的鸟类品种一定很多,据介绍,属于国家一二级的珍稀鸟类就有十几种。但这还是其次,给人印象更深刻的是,这里的鸟都很有活力,叫声纯而响,与北京动物园里的鸟园好像属于不同的世界。看来,鸟类可能比人类更能感知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