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科学技术在经济腾飞阶段(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主要实行引进、模仿、消化为主的政策,但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韩国的科技政策转变为以创新和自行开发为主,集中力量大力自行开发高新技术。1966年成立了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从先进国家招回一些受过良好训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使他们积极参与了工业改造。70年代该研究院又派生出了电子、远距离通讯、化学、造船、机械等部门的第二代研究中心。
从8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技实力的提高,韩国的研究开发体系开始从以政府为主的研究开发体制,向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制转变。政府主要抓政策性的大型研究事业,企业则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从1982年起,韩国已开始对精密电子、新材料、精密化工等高科技项目,以及机械、模具、热处理等高难技术进行大力开发研究。
1985年韩国制定了《迈向公元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其目标是在2000年把韩国建成为世界第10位科技先进国家。1986年韩国又制定了《迈向公元2000年科技长期实践计划》。1989年韩国制定了《尖端产业发展五年计划》,从1990年至1994年重点开发研究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光纤等7个高科技项目。1991年,韩国又在《尖端产业发展五年计划》的基础上,提出21世纪先导技术开发工程——G7工程(即在21世纪使科学技术水平赶上西方七国),并把重点研究的项目增加到14个。1995年7月,金泳三总统又提出了21世纪科技发展的政策方向、韩国科学院长期发展计划和成立国际共同研究机构的设想, 并把研究开发核聚变技术和太空技术作为重点。金泳三表示,韩国要在15年内赶上西方七国的科技水平。
韩国已正式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分3个阶段建设国家网和民间网。计划到2015年为止分阶段推进,总投资44.77万亿韩元。
第一阶段到1997年,投资2 000亿韩元建立超高速国家信息通信网的基础设施。目前韩国已用光缆联接了数百个家庭、企业和行政机构,配备了多媒体信息终端,提供信息服务。试运行的服务多种多样,包括电脑购物、遥控诊疗、电子图书馆、遥控教育等等。该阶段将完成汝矣岛信息高速公路实验区工程。
第二阶段从1998年开始到2001年,投资2 000亿韩元建立2.5 千兆位光缆。新一代数控交换系统交换机。分阶段把信息高速公路实验区扩大到全国主要城市和农、渔村地区,在机关、企业和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区实现联网。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为止,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完成期,届时将建立数十千兆位级的光缆,可以进行立体电视会议和分散数据库的并列检索等,到那时人们将在家里办公,实现各种虚拟现实服务。
以建立广域综合信息网为目标的超高速空中信息通信网的计划也和国家网一样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到1997年,投资5 600亿韩元,扩大现有的综合信息通信网服务。
第二阶段从1998年开始到2002年,投资3.8万亿韩元,在大城市地区建立数控示范交换网,提供10兆位级的光传送装置。在这一阶段内,可以利用数控交换网提供各种尖端通信服务。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15年为止,是超高速空中网的扩建阶段,总投资37.6万亿韩元。届时将提供100兆位级的光传送装置,把光缆架设到一般用户的家中,可以提供多媒体服务和高清晰度电视画面信息交换服务。同时,为实现上述计划,应用和所需技术的开发也将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94~1997年)投资8 000亿韩元,开发数控交换机和光通信设备。
第二阶段(1998~2002年)投资4 000亿韩元,研制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三阶段(2003~2015年)投资6 000亿韩元,研制新一代高清晰电视的信息处理系统。
韩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表明,近几十年韩国主要靠利用低工资、勤劳的工人和引进技术创造了经济奇迹,而未来的成功则需要依靠更多的本国培养的人才和科学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