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无奈的选择


重庆、上海正式试点开征房产税,众说纷纭。最给力的是有个政协委员说征税违宪,因为涉及个人财产,应该要人大通过才能实行。当然,试点嘛,国务院就有这个权力的,如果要在全国推行,还是要人大通过的。

房产税的实质是什么呢?一是地方政府多了个财源,改变原来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2、降低政府直接拿地卖地充当商人的角色,减少民怨,或者说是政府办企业的恶名。

由于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的朱总进行分税制改革,税收向中央集权,中央有钱了,打败了国际游资的冲击,但地方政府那是相当的纠结。亏空就只能是卖地收钱、政府办地产企业过日子。经过这么多年,老百姓的钱转移到政府口袋(当然还有伴着政府吃的地产商)也差不多了,刚性需求还是存在,但地产发展确实过度了,空置率就是明证。

具体分析一下房地产的发展史也有必要。最早得利的90年代初期的城镇职工的福利分房,相当于把原公家的自用房屋以很低的价格转到自己手里;随后而来的是房地产发展期,撤了原单位老房子建房分房(集资建房),还有就是开发新商业房产(商品房);再有的就是进入21世纪后的纯粹商业建房。前面2个阶段,城镇居民是得利的,现在的阶段老百姓有意见,尤其是政府介入房地产市场后,拆迁、低买高卖、收巨额地产税,直接导致房地产虚火过旺,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粮食安全问题也影响到国运。

现实情况是房地产问题很郁闷。任由房地产虚高吧,地方政府高兴,问题有几个:一是老百姓,尤其是80后,买不起房,所以,《蜗居》就来了,城镇老百姓意见很大,失地农民意见也很大,这就是全国性的问题,非常严重;,二是拖累银行资金安全,商业银行前十几年房贷太大了,自有资本严重不足,加上刺激经济的指令性放贷,股市融资(无本生意)不给力,商业银行亏空太大了;三是粮食问题突出显现,原来想偷偷摸摸搞转基因粮食,被大众觉悟起来断了后路,粮食主产国美国等趁火打劫,进口粮食外汇损失巨大。

所有问题综合起来看,老百姓意见大,粮食问题突出,金融问题巨大,促使中央政府下决心改变现状。但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土地财政吃惯了,所以有08年开始的房地产新政无效,中央指挥不了地方,让人看笑话,这是中央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的。协调的结果,就是房产税。再后面的措施,是帽子和棒子。不怕你地方政府不动。

2个试点城市也有区别。重庆是按人均住房面积征收,突出征收对象是别墅和大户,体现了重庆一贯的“唱红”精神;上海是按增量房收,既往不咎,着重控制新开发房产。2者都表示征收的资金主要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某种程度说,我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杀富济贫,也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吧。我这里大胆预言一下走势:城市房产城区价格还将上涨,城郊就会下降,毕竟经适房都建在城郊的,这个趋势上海比重庆明显,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明显。

为渡过金融危机,我国实行了经济刺激政策,人民币升值,热钱来的多,引发通胀,加上连续主办奥运、世博、运动会,外汇储备也多,流动性如猛兽。小川说解决流动性准备了池子,我估计是股市、债市、和房市。现在看来,房市要暂时压一下了。对股市,就是大量ipo,现在破发严重,股民怨言增加,也要缓一缓。真要缓了,可是大机会来了。现在就熬着吧,有筹码的卧倒或者换筹,没筹码的也要进点底仓了;看样子就只有债市独好了,包括政府债和企业债,这里面也有风险的,中央债和优质国企债有保证,差点的欠发达地方债和一般企业债可要留点神。

有件事很神奇,到底不是学财务的,我搞了很久才弄明白。4万亿金融危机刺激资金,包括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可是天文数字,大量投入路桥和公益事业,改善了民生,问题是以后怎么还呢?中央财政要向人大负责的。我想还是等危机过后,经济好转了,由中央财政开电脑敲键盘勾销了。

撒了这么多钱,我希望也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