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几位HR高阶管理朋友交流,大家对“企业文化建设”这个概念无奈的感概颇多,几乎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又往往与老板及其它人员不同,员工需求又与老板愿投入的不同,因此很无奈很无辜很无助。
我相信在当前的现实经济社会,很多企业很多HR朋友均会如此困惑。我也一直在寻找答案,但总找不到一个通俗的案例来说明佐证,今天,突然开悟。
=========================================================
一、几个认知思考
1、企业文化本是个虚无的东西,因为企业文化更多是“道家”的文化。但这个东西又实实在在地存在,并严重影响着员工情绪与企业运营发展。
2、企业文化并不是搞几项活动就可以的。但当然包括文体活动这些有益的载体与形式。
3、企业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企业创业者开始历经几代人在与社会的适应发展中高度提炼出来的,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企业人因时而变、去维护与发展。恰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
4、企业文化源于老板文化但应高于老板文化。如果仅是老板文化,那这个企业的寿命也一定超不过老板的寿命,无法基业长青,只能是过把瘾就死。这就是中国民企短命的原因所在。
5、企业文化是一种愿景或理想主义文化,它是企业愿景、价值观与发展目标在品牌塑造、管理行为、激励形式、劳资关系等方面的现实表现,需要员工认同并接受,不是几个人研究出来的,也不是你说不行就可以改的。它可以解释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要去哪里并如何到达那里。
6、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站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现实经济文化的角度,关注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揉合创新才可以,这叫与时俱进吧。
7、人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一定会有个适应阶段,双方都要理解,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于遵守秩序,惯性使然。人拿这个企业的好比那个企业的不如意是正常的,又拿那个企业的不如意比另一个企业的好。。。。。这更正常,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8、如果企业文化解释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并证明推动了经济发展,如果有人说不好,那就让他下车好了。企业文化为大多数人服务,不为少数人谋利,否则就成了”法轮功”式邪教,就是老乌龟的尾巴——长不了。
二、像建设公交文化一样建设企业文化
1、来个自嘲:为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支持低碳经济,我一般坐公交车汽车,经常打打的促进消费与就业,偶尔开开车拉动消费支持中石化与中石油,有时也会坐坐飞机享受美丽空姐有细微服务登高望远也支持航空事业的发展。
2、惊奇发现:公交车(包括汽车、火车等)坐多了,对公交文化有了较深研究,觉得建设企业文化应该可以学习公交车文化。
3、几个文化与机制的比喻:
比喻一:公交车——好比企业,它的愿景很明确——从起点到达终点,将有同样目的地需求的乘客送到目的地,收取车费保证营运。
比喻二:司机——好比企业老板,它的使命很明确——将车节省、安全、按时开到终点,至于路线之曲直不重要,他只要冷静、坚定、正确地做下去就可以。
比喻三:乘务员——好比企业HR总监,它的目标很明确——将与本企业目标一致的乘客放进来,然后告诉你该付出什么才能得到什么。如果目标不一致,对不起,请坐其它车。
比喻四:公交车层次级别——好比不同目标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绩效管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每条路线的车只会选择与他志同道合的乘客。乘客想舒适,那就付出多一点坐舒适的车;如想快捷,那就付出多一点坐快捷的车;如想又快捷又舒适,那你就付出更多更多点;如想又安全又快捷又舒适,那你就付出更多更多更多的些。。。。。。没得商量!你想要什么待遇都可以,企业可以满足,但前提是你能付出什么——也就是能为企业创造什么,我不是社会福利机构。
比喻五:公交车的售票文化——好比企业的监管机制——第一种:先买票后上车者,严格评价目标、价值认同者与能力匹配者,绝不允许不符合者进入。第二种:先上车后买票的,这会导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何防止逃票——出工不出力者、少买票——偷懒使巧者?一是乘务员(HR总监)深入乘客(员工)中,敏锐观察、政策宣传,一旦发现违规者责令补票或责令下车;二是利用乘客监督乘客,让违规者失去脸面以后改之。这时的企业文化已经形成,具备了足够的影响力了。第三种:刷卡机代替乘务员(HR总监),由司机(老板)监督乘客(员工),这种企业目前只在少数地区存在,一类是无所谓经营好坏的地区的企业,这个车也多半是破烂不堪的了,二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乘客素质普遍高,这就是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高度文明一致的时候,趋于大同。
比喻六:公交车过期不候文化——好比企业的员工选拔机制——虽然你与我目标、价值、能力要求一致,但也请你准备妥当等待我,否则你错过了我也不回头,因为你态度不够积极,还是与价值观有偏差。你准备好,我自然选你,除非我实在超编的。
比喻七:公交车中途上下客文化——好比企业员工中途入离职现象——员工与企业目标均分近、中、远期目标,具有阶段性,但不一定所有员工的所有目标与需求均会与企业一致,这是很正常的,我开门送客,祝你平安。你走了,还有人会来,我也会招人,你走了,也才会新鲜血液进来,何况有进候你的走,正符合我减负的要求呢,因为我的营业目标要有那么多人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这就是依据企业目标补充人力资源。但请记住,短途乘客的单位付出一定比长途乘客的单位付出高,因为企业一定会将一部分劳动价值感谢为它长期付出的员工。
比喻八:公交车先到先坐后到递补的原则——好比企业的岗位定编原则、贡献原则与晋升机制——舒适的岗位或管理岗位永远是有限的,你最先选择我支持我,我当然得先感谢你先晋升提拔你;你是后来者,先从实习生开始嘛;也有创业者中途离去或退休,那空出的座位按就近自动替补的原则补上,如果你离这个空出的座位近,那说明你是有头脑有计划的人,你不补上谁补上,你补上,其它人会心服口服,除非你是“老弱病残孕妇抱婴者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我们要谦让,这是代表你的职业素养,我们也尽社会责任,感谢那些曾经或将为社会作出贡献者,有时候我也有些特殊关系者需要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