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六字诀 当好出资人 实现大发展
湖北黄石 李国芳
黄石市国资委成立以来,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初步构建起具有黄石特色的国资监管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尝试国有资本运营,推进国有经济调整,念好“联、监、全、高、攻、调”六字诀,努力当好出资人代表,实现了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五年来,累计实现国资收益27.36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由2005年的95.14%提高到118.16%,总资产由192.65亿元增加到352.6亿元,所有者权益由16.08亿元增加到133.74亿元,利润总额由2.43亿元增加到10.6亿元。
一、产权管理工作在“联”字上下功夫、成效大。一是建立产权交易部门联手互动机制,会同监察、财政、房产、国土、工商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交流协调,强化国有产权转让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形成纵横信息沟通、多层面监管的国资监管机制,规范管理,强化落实,充分保证了国有产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产权登记部门联手互动机制,与市工商局和市人行建立了合作机制,市工商局办理企业工商登记、工商年检,市人行办理企业贷款卡年检时,一律要求出示由我委年检期内的登记证,协助我委加强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工作,形成多部门联手互动、共同严把产权登记关的局面。我市深入推进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效果显著,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表扬,并在全国推广。三是建立国资监管部门联手互动机制,国资监管的开创性决定了监管处置的复杂性,为了减少工作差错、增强工作手段,我们建立了由市纪委、审计、检察院、公安局、国资委组成的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部门联手互动机制,对群众反映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企业反映的国有资产处置问题,凡国资委依据自身条件无法确认的,均提交五部门“开堂会审”。这种联手互动办法,有效防范了国有资产流失,,在全国国资系统首开先河。我市产权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被省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二、企业财务监督在“监”字上下功夫、成效大。一是建立完善国有资产财务监督工作体系,构建国有资产财务监督制度体系,以加强所出资企业的财务监督,规范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编制,全面掌握企业资产状况。构建国有资产统计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了两套报表体系,即出资企业财务快报体系和全市国有企业统计报表体系。二是不断强化企业国有资产财务监督手段。率先在全省各地市州试行所出资企业财务预算工作,选定3家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先行开展了财务预算。强化企业财务决算管理,委托中介机构对13户国有独资企业财务决算进行全面审计,提交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强化内外审计并举监督,要求出资企业每年做好年度内审情况的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重点加强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外部审计监督,特别把握清产核资、审计和资产评估环节。加强企业重大事项监管,要求出资企业随时报告国有资产和产权的重大事项及异动情况,防范财务风险。充分发挥外派董事、监事和财务总监职能,由专门科室管理,向出资企业推荐和委派了董事、监事和财务总监,切实担起监督职责,如2009年底,不良资产核销14项,共核销不良资产6778.68万元,核减3695.17万元,得到了国务院、省国资委的肯定,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企业国有资产统评先进单位。
三、法规制度建设在“全”字上下功夫、成效大。一是全领域建立制度。积极参与了国家和省立法调研,2005年初提交的国有资产法立法调研报告得到以石广生、贾志杰率领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调研组的肯定,2008年提出的两型社会建设观点引起省人大常委会两型社会促进条例地方立法法律专家调研组的关注,提交的省国资监管条例修改意见报省人大常委会。相继出台了《市国资委关于做好国有资产依法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27份规范性文件,涉及国资监管和运营、国企改革和发展、国企党建和纪检全部职责领域。分别成立了依法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等等领导机构,均由“一把手”亲自挂帅。二是全力保“五五”普法。我委和出资企业分别成立了 “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五五普法规划,落实普法经费52.8万元。每年组织一次大型法律知识培训班,对21家出资企业的法律事务人员以及普法骨干进行培训,累计普法250多人次。出资企业共组织内部普法培训班50多次,参训人员达8458人。《企业国有资产法》出台后,我委在黄石日报社推出了宣传专版,组织编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作为国资系统的普法教材,国资委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出资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人手一册,同时还将此书赠送给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发放600多册。三是全方位促进发展。聘请律师事务所9家改制企业的改制方案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出资企业的法律顾问或法律事务人员共参与制定企业规章制度512件,提出重大法律意见843条,审查把关了各类合同7846份,废止无效合同30份。出资企业通过法律手段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达17399.7万元。国资委帮助企业协调处理了12起重大法律纠纷事务,涉案金额1819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9615万元;利用打包的方式回购企业各类债权23.78亿元,为企业减少各类债务近16亿元。
四、企业考核分配在“高”字上下功夫、成效大。一是高规格出台考核基本文件,做到制度健全。市国资委专班起草《黄石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发问实施。根据《考核办法》,市国资委分别印发了《关于〈黄石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和《黄石市国资委关于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通知》,与《考核办法》配套施行。二是高门槛组建考核领导班子,做到组织到位。成立了黄石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组,成员单位由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审计局组成。考核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由上述单位有关人员组成。每年召开一次考核工作组和办公室会议,讨论确定上年度考核结果,安排部署本年度考核工作。三是高质量运行快速发展,考核效果显著。2007年我们在两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考核试点,2008年、2009年我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了业绩考核。企业通过考核,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如商业银行年年获A级,2006年利润总额为1528万元,考核后的2007年猛增到5156万元,2008年又增加到8969万元,2009年预计增加到9000多万元。纳入考核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而相应增长,不仅更加激发了这些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而且影响未纳入考核企业负责人的参与意识,纷纷申报纳入考核,甚至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求纳入考核。
五、国企改制重组在“攻”字上下功夫、成效大。一是胜利攻下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大规模国企改革堡垒,共有700多家企业参与了改革,涉及总资产250多亿元,总负债220多亿元,净资产30多亿元,职工人数22万多人,基本实现了“政府转让产权、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的目标。二是顽强攻下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个一批”国企改革任务,我市列入“三个一批”改革的国企15家,涉及总资产149亿元,总负债101亿元,净资产38亿元,共安置职工8.5万人,安置费超过17亿元。三是艰辛攻下国企改制“回头看”问题,历时四个月,组织各城区完成了全市国有企业改制“回头看”工作,对有针对性地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在省国资委的积极支持下,我们争取到地方国企改制重组专项贴息贷款1.35亿元,使8个项目企业、7806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争取到省属下放企业中小学离退休教师待遇补助费2235万元,解决1189名教师待遇;争取到省政府专项补贴资金6000万元,用于矿务局职工安置;争取到医疗保险补助资金8751万元,用于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城镇职工参加医保。争取到中央、省财政预拨政策性关闭破产和依法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医疗保障补助资金9000万,解决53家企业4万名退休职工医疗保障问题。争取到市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补助医保资金3035万元。通过改制重组,改制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华新、新冶钢、东贝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分别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二、第四、第一;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华新、冶钢、东贝、美尔雅等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市国资委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华新集团被评为“湖北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30周年优秀企业”、东贝集团董事长杨百昌被评为“湖北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30周年风云人物”。
六、国有经济调整在“调”字上下功夫、成效大。一是调减,即通过各种改制方式退出国有序列,中信泰富重组冶钢集团钢铁板块资产成立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5亿元实施技改与新产品研发,企业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引进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人本集团重组轴承厂,成为黄石民营企业纳税百强。冶钢集团、华新集团和美尔雅集团等3家企业剥离辅业达62家;十五冶、大冶有色等14家剥离办社会职能,经初步测算,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后每年可减少支出10422万元。2008年引进中茵集团成功重组康赛股份,使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又焕发了青春活力。积极申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黄石矿务局、中橡金帆公司、黄石轮胎公司、黄石橡胶公司等4家企业得到了全国政策性关破领导小组批复,进入全国政策性关破项目计划,在全省市州级国资委中进入国家政策性关破计划项目数名列全省前茅,截至目前,共有20家企业申请并获得国家审批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目前大冶有色的10家企业已完成项目的实施工作,黄石矿务局正在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工作,中橡金帆等企业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一批生产经营艰难、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先后有黄石市抗菌素厂、黄石市无线电厂、市工业供销总公司等53家企业依法破产,国资委副主任魏胜向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先进个人称号。二是调增,即采取多种举措加大国有资本进入力度。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根据省国资委统一安排,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以25万元重金聘请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秀生教授和3名博士专题研究黄石市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大纲,历时五个月,已初步完成;为把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大纲贯彻落实到位,在利用黄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业投融资平台尝试国有资本运营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该产业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又以10万元重金,聘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军教授和两名博士专题研究黄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方案,历时三个月,已提交初稿。在调增过程中,我们服务好大冶有色等企业改制上市,2009年底大冶有色股份公司挂牌成立;促成城投公司发行10亿元债券,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华新水泥等上市公司增发融资,2008、2009年分别A股定向增发和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支持、指导美尔雅集团收购重组华耀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成为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鼓励出资企业对外扩张,支持东贝集团在芜湖投资压缩机生产线;开拓环地中海一带国家市场。鼓励华新集团布点骨料和商品混凝土,进军矿物原料等领域,向水泥上下游一体化发展。鼓励三鑫公司实施对四川通用投资有限公司等4个矿区的收购。鼓励美尔雅集团实施品牌延伸策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美尔雅与上海、广东等全国248个加盟商和70多家商场签约,欧美、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也积极要求代理美尔雅品牌服装。服务项目建设,华新(阳新)公司余热发电项目、宝钢黄石公司冷轧系列改扩建工程一期等一批技改工程竣工投产。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组织企业开展抱团取暖活动,11家企业签订了14个项目,完成工业生产总值(不含两家银行)139.2亿元、主营业总收入13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56%、13.51%;实现总利润10.6亿元、总利税20.6亿元。